桃園加碼勞權基金至5500萬
教育經費2500萬 助勞工提升競爭力

桃園工業產值近20年全國第一,去年更高達4兆元,市長張善政4月30日在市政會議宣布,「勞工權益基金」預算提高至5500萬元、「勞工教育經費」預算增至2500萬元,希望幫助更多勞工度過難關,提升競爭力。
張善政表示,美國關稅對產業是一大挑戰,4月初美國總統川普宣布提高關稅,又暫緩90天,而後宣布對所有國家電子資訊半導體產品豁免關稅,可見美國體認到電子產品產線短期不可能落腳美國,高關稅只能帶來消費者高價購買手機、筆電,「能想像蘋果手機1台超過10萬元台幣嗎?」張善政也說,人工智慧產業需要大量伺服器,這類產值也占桃園45%、廠商數量近12%,雖因豁免影響較低,但國際局勢充滿不確定性,不容掉以輕心,市府仍會深入掌握產業動態與對策。
張善政也提到,規模次之的「機械、汽車與零組件」產業,產值與勞工數都占桃園25%,化工、食品等其他產業產值占3成、勞工數占35%,壓力就很大,中央與地方都應規畫談判策略及因應對策。
為防止勞工權益受損,張善政宣布,勞工權益基金明年起將從5000萬元提升到5500萬元,是自己任內第2次調高預算,可用於協助勞工在遇到勞資爭議或突發困難時能夠即時獲得幫助,去年就有3500名勞工受惠。此外勞工教育經費從原本不到2000萬元逐年調升,去年達2160萬元,明年將拉高至2500萬元,希望延續去年1.2萬人次受惠,幫助大家精進技能、提升競爭力。
此外經濟發展局協助提升產業競爭力也很重要,張善政指出,今年成立桃園智慧產業學院,也會加碼編列經費,支持產業轉型。張善政提到,市府同步推動多項勞工友善措施,如鼓勵企業托育,擴大肺癌篩檢範圍,納入職業暴露、空汙油煙等高風險族群,也加強身障者就業服務、推動移工友善措施,打造勞動尊嚴與產業發展並進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