錄影帶2025大限 南藝大籲搶救
公部門影檔多無保存計畫 建議有系統轉檔 留下台灣40年發展關鍵時刻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警告,2025年是錄影帶「大限」,台南藝術大學音像藝術媒體中心長年倡議保存錄影帶,迄已陸續搶救上萬捲民間錄影帶、膠捲等,鑒於早年公部門多有拍攝影像紀錄,迄無公部門提出轉檔保存要求,南藝大呼籲政府趕緊盤點各機關影像紀錄,留住珍貴影像。
全台唯一投入搶救保存錄影帶的南藝大音像媒體中心典藏保存錄影帶、電影膠捲多不勝數,近年包括AIT、台視及華視新聞、布袋戲團、露天電影院等單位,紛紛將大批錄影帶、膠捲贈與南藝大,尋求保存與再生契機。
音像藝術媒體中心主任曾吉賢指出,2025年正好是全球磁帶發展50年,面臨播放設備毀損、維修人員凋零,錄影帶也將成為孤兒。這並不意味錄影帶在今年會全部消失,而是若不盡快搶救、保存轉檔,未來這些影像就再也無法被看見。
他說,這幾年一直呼籲不要丟錄影帶,尤其錄影帶盛行時刻,也正好記錄台灣40年人文、景物、事件等發展關鍵時刻,國家應該正視錄影帶保存的議題。曾吉賢說,最近接受民眾錄影帶轉檔的數量愈來愈多,近來已轉檔好幾千捲錄影帶,再不搶救,這些都會變孤兒。
曾吉賢也觀察,很多民眾漸有搶救錄影帶觀念,很多人對他說「怎麼不早講,丟了好多回憶。」反觀中央部會、地方政府有無妥善保存錄影帶?他說,如今有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政府應從內部機關全面盤點歷史影像。
早期錄影帶畫質不好,隨著AI時代來臨,預估近2年可提升錄影帶畫質至2K甚至更高,但「有AI沒有錄影帶」要保存什麼?曾吉賢更舉澳洲政府為例,已全面完成典藏錄影帶轉檔。
為喚起重視,南藝大音像紀錄研究所學生魏碩瑩即起於南門電影書院策畫「新營區全朕保齡球館附設KTV物件展」,呈現搶救近3000捲伴唱帶、設備等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