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5許逸民/澎湖報導

澎湖夜釣驚喜 青鱗魚海面亂舞

image
13日凌晨,澎湖馬公烏崁碼頭下方成群的青鱗魚跳出海面,有些還擱淺在消波塊上。(呂姓釣客提供/許逸民澎湖傳真)

 澎湖有釣客日前深夜到港邊夜釣,卻驚遇成群俗稱青鱗仔的黃小沙丁魚,疑似受到驚嚇,在港邊的路燈下不斷躍出海面,像在比誰跳得高,也像在比誰扭得美,尤其燈光照射下,牠們身上銀白色的部分,閃閃發亮,在海面上特別醒目,猶如金山特景「蹦火仔」景象,讓第一次見到此景的釣客直喊超級誇張,且驚喜之餘,不忘以網具搶撈,留做現成釣魚魚餌。

 青鱗魚是沿近海中上層洄游性中小型魚類,有集群洄游習性,並有強烈趨光性。產卵季在春夏之間,分批產卵後,魚群分散索餌。在漁業利用上,此魚屬產量高的高經濟性魚種,主要漁法為流刺網、圍網、焚寄網與拖網等。

 呂姓釣客是13日凌晨零時許,偕同友人利用周日假期到馬公市烏崁漁港夜釣,結果突然港邊海面出現外觀如銀白色子彈的青麟魚大爆發,像抓狂似的沿著港口成帶狀蹦出海面一直跳,有些甚至擱淺在消波塊上。

 他說,當時成群白色青麟魚分5、6波在海面上亂竄,每波至少持續一分多鐘,在場釣客看到,都趕緊拿網子去撈,且撈超級無敵多,讓他開了眼界。

 海洋生物專家指出,青鱗仔一受燈光吸引,或者遭遇捕食者,受到驚嚇,為躲避大魚追咬,就會跳出海面。台灣北海岸的漁民就利用此特性,把被稱為電石的碳化鈣,裝桶載上漁船出海,當發現青鱗魚群,就用導管把水注入電石桶中,造成化學作用,產生乙炔,再將乙炔順著導管噴出,在魚群周圍點燃後,發出強光巨響,此時漁民再藉由火光誘導魚群入網,這種魚法也被稱為「蹦火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