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4吳佩蓉/宜蘭報導

稻草別再燒 宜蘭推友善農作

image
露天燃燒稻草造成空氣汙染。(宜蘭縣環保局提供/吳佩蓉宜蘭傳真)

 每逢稻作收割期總有不少農民習慣露天燃燒稻草,宜蘭縣環保局提醒,露天燃燒稻草不僅違反《空氣汙染防制法》,排放大量細懸浮微粒PM2.5、PM10與二氧化碳等物質,呼籲農民轉向「友善農作」方法,讓廢棄農作物成為土地的養分來源,「轉廢為寶」實現低碳循環農業。

燃燒稻草除影響呼吸健康也會破壞表土、導致土壤酸化與肥力不均,甚至可能因濃煙遮蔽視線危及行車安全,環保局長許嘉琦表示,縣府將持續透過社區宣導與科技監控,加強防制露天燃燒,並鼓勵農民一起採用環境友善的耕作方式,共同守護宜蘭青山綠水與清新空氣,她也提醒農友,露天燃燒已違法經查獲將開罰,請農友一起守護宜蘭清新空氣與良好環境。

 環保局建議農民採取「友善農作」,讓廢棄農作物成為土地養分來源,實現低碳循環農業。例如採用翻耕入土方式,讓稻梗、菜葉回田養地,或把稻草覆蓋畦面,幫助保溼土壤、抑制雜草生長,還可綑紮堆置稻草再利用,加工製成草蓆、工藝品,讓農業廢棄物「轉廢為寶」,落實循環經濟精神。

 有20多年耕作經驗的林姓農民坦言,雖然知道燒稻草會冒煙、會被人罵,但不這樣燒,要花錢翻耕,工錢、柴油都貴,時間也趕不及下次插秧,曾嘗試改用翻耕方式處理,不過因為稻梗沒分解完全,下一季稻子長不好還引來病蟲害,反而得不償失,農民最需要的是實際支援與行得通的替代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