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3高鈞麟/新北報導

冠名亂象 新北訂AI使用指引

預計9月公布、試辦1年 強化人工智慧應用透明性、公正性與安全性

image
民進黨議員彭佳芸指出,新北市府多數局處政策與活動皆冠上AI名稱,卻無AI之實。(本報資料照片)

近年AI快速發展,影響遍及產官學各界,政府部門研訂相關指引,確保公務執行機密性及專業性。民進黨議員彭佳芸指出,新北市府多數局處政策與活動皆冠上AI名稱,卻無AI之實。新北市研考會為避免誤用AI概念,現已完成「使用人工智慧作業指引」草案,正辦理專家學者審查會,預計9月公布並試辦1年。

 為因應生成式AI快速發展,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與數位發展部分別於2023年10月及2025年1月頒布「行政院及所屬機關(構)使用生成式AI參考指引」及「公部門人工智慧應用參考手冊(草案)」,自2025年1月起試辦1年。新北市府各機關及區公所如有生成式AI應用需求,目前皆仍遵循相關規定。

 彭佳芸指出,新北市多數局處政策與活動皆冠上AI名稱,凡事都要跟AI沾上邊,舉例來說教育局有AI科技教育白皮書、經發局有AI智慧健康產業體驗、連農業局都推寵物AI大健走,但市府尚無明確AI定義與標準,眾多不具備生成式AI內涵的活動也冠上AI字詞,導致該活動實際應用內容混淆。

 彭佳芸建議,各局處開發App或軟體都要經過研考會審核,研考會須清楚定義AI冠名指引,明確規範應具備技術條件、資料來源與運算方式,避免誤用AI概念。應用AI科技是好事,但最擔心的是合法性與安全性,而不是山也AI、海也AI,結果只有字面上而已,完全不具備AI的內涵。

 針對議員建議,研考會副主委紀淑娟說明,「使用人工智慧作業指引」現正辦理專家學者審查會,內部須先有共識,讓各機關能夠依循,有共同的方向往前走,預計9月發布實施,並試辦1年;待中央後續公布《人工智慧基本法》及相關管理規範後,再收集修正調整意見,重新檢視並滾動式調整作業指引,以確保與國家政策一致性與時效性。

 研考會補充,各機關宣傳相關活動前,應審慎確認所宣傳的專案是否應用指引所列AI相關技術,確保宣傳內容的準確性與專業性;將建立內控及風險評估機制,強化市府AI應用的透明性、公正性與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