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 溪流護岸毀損 砸2千萬修復

山陀兒與康芮雙颱去年10月接連侵襲台灣,造成新北市淡水區溪流護岸嚴重受損,多處結構遭到破壞與基礎淘空。為了迅速回應災損、恢復防洪功能,新北市水利局立即啟動緊急復建作業,投入經費近2000萬元、歷時5個月,修復公司田溪、興仁溪、後洲溪及大屯溪等12處災點,修復護岸總面積逾2800平方公尺,保障沿線農地與居民安全。
水利局長宋德仁表示,根據災後調查結果顯示,多處溪流護岸出現崩塌、基腳淘空及石籠破損,影響河道排洪與沿岸土壤流失。為提升整體抗洪能力,此次復建工程全面採用「漿砌塊石工法」取代傳統乾砌方式,提升護岸穩定性與結構耐久度,確保能因應未來極端氣候衝擊。
水利局說明,由於災點多位於農地旁或偏遠山區,加上道路狹小、機具進出不便,施工團隊在工程推動上面臨諸多挑戰。部分工區無既有道路,須仰賴地主提供臨時通行路線,水利局多次與地方協調及現地踏勘,確保施工順利展開。
歷經多次會勘協調、地主借地、里長協助,團隊全力搶修,最終歷時5個月,今年7月初完工。投入經費近2000萬元,修復護岸總面積逾2800平方公尺,有效強化當地防洪韌性,並保障沿線農地與居民安全。
當地居民對於工程成果表達高度肯定。水利局補充,復建工程儘管遭遇梅雨鋒面與午後豪雨侵襲,仍能順利完成並確保工程品質,驗證新護岸的結構安全性。未來持續盤點轄內河川設施,優先整備高風險區段,落實防洪與環境安全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