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07賴佑維/桃園報導

社福支出高 桃園財政告急

審計處檢討 僅2022年賸餘 市府盼中央正視地方需求

image
桃園市府歲出規模從2015年849億餘元至去年1490億餘元,成長規模達75.36%,但僅2022年賸餘,其餘皆為短絀,桃園市審計處認為,市府須長期仰賴中央計畫型補助款,應檢討改善。(賴佑維攝)

桃園市升格以來人口成長,建設與公共服務需求提升,市府歲出規模從2015年849億餘元至去年1490億餘元,成長達75.36%,但僅2022年賸餘。桃園市審計處認為,現有財政收入不足支應建設及社福政策,市府則希望中央正視桃園建設及社福需求。

 審計處報告指出,桃園升格後,人口持續成長,市府致力發展城市建設及社會福利政策,歲出規模由2015年度的849億餘元,逐年提升至2024年度的1490億餘元,成長幅度達75.36%,但僅2022年為賸餘,其餘年度均為短絀,且依行政院主計總處2023、2024年度總預算編列及執行預警情形顯示,桃園是六都唯一被預警的直轄市,顯見現有財政收入尚不足支應城市建設及社會福利政策,須仰賴中央政府計畫型補助款挹注。

 報告又提到,《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正後分配指標,包含轄內各類營利事業營業額、房屋、地價及土地增值稅等稅課收入,還有規費、工程受益費、罰鍰及賠償收入、所得能力等關鍵指標,桃園市雖名列前茅,但部分機關規費收費未依規定落實檢討,沒有審酌實際成本。

 桃園市新聞處長羅楚東表示,桃園實施「公私立國中小營養午餐」、「孕婦乘車車資補助」、「老年市民三節禮金」及「生育津貼」等措施,都是因應少子化、高齡化等全國性挑戰所推動的政策,中央近來推動許多減低人民生活壓力政策,中央、地方政策目的一致,但卻要懲罰地方政府,根本毫無道理,市府難以接受。他更舉例,如「擴大肺癌篩檢」應獲中央鼓勵,或從非法定社福排除,以利爭取一般性補助款,讓公共政策良性競爭。

 桃市府表示,改制升格以來,市府財政長期面臨嚴峻挑戰,《財劃法》修法前,桃園所獲得的統籌分配稅款與一般性補助款,相較其他五都始終偏低,造成結構性財政壓力。修法後雖財源增加,中央卻減少計畫型補助款,桃園財政壓力依然存在,也請中央正視桃園人口成長,建設與社福需求龐大的現實,給予合理且穩定的財政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