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災毀老屋 南市提以修代訓傳工藝

丹娜絲風災迄今已2個月,台南受損家園持續復原中,不乏受災民眾選擇屋頂回復紅瓦、漢瓦樣貌,但屋瓦修繕人力甚缺。台南市政府文化局選定以柳營區八翁里作為示範點,邀匠師組成團隊修繕,目前有2戶洽談修復,同時也向文化部文資局申請「以修代訓」人才培育計畫,盼傳統工藝技術得以保存,兼維持老屋風貌。
丹娜絲颱風重創台南,申請「家園復原慰助金」案件總計多達5萬1916件,約7成申請件數為受損面積小於20平方公尺,均已陸續修繕完成,至於屋頂大面積被吹掀、半掀的房屋也已陸續修復中或尚待修復,其中多數民眾選擇以鐵皮屋覆蓋屋頂,省時也省錢。
不過,也不乏希望守護老屋原本模樣的受災戶,等待匠師把紅瓦、漢瓦重新鋪回屋頂。文化局據此發想「共修共築:韌性農村災後修繕行動系統計畫」3R計畫,並選定柳營八翁里為示範點,最初有意蓋回屋瓦達30戶,估價後剩6戶,最後實際施工僅剩2戶,近期佳里區也主動表達想加入該計畫,文化局正媒合評估中。
局長黃雅玲說,匠師人力缺、鋪屋瓦費用也貴,都是民眾未必會做此考量的原因之一。據了解目前台南善於修繕紅瓦的匠師僅3人,水泥瓦則有8人,縱使受災民眾希望鋪屋瓦,卻也擔心緩不濟急,再者鐵皮屋修繕費用較屋瓦便宜,以鐵皮屋來說,幾萬元就能完工,屋瓦約需數十萬元。
著眼於匠師甚缺,文化局近期也已向文資局提案申請為期1年的「以修代訓」人才培育計畫,招募有心學習修復技術的人力。黃雅玲說,希望透過匠師帶著有心學習者在實務現場操作,透過實作更了解修復「眉角」,有助於培育修復傳統屋瓦人才,也避免日後老屋受災找嘸人修繕,只能任其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