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0蔡依珍/桃園報導

桃市智能路燈 半年5千件異常

南區連線率、即時回報評分連3期掛蛋 市府指已更新7萬盞

image
桃園市2019年推動智能路燈,將16萬盞傳統高耗能路燈,全面汰換為低耗能LED燈具,同時建置智能路燈管理系統。(桃園市養工處提供/蔡依珍桃園傳真)

桃園市推動智能路燈,全面汰換成16萬盞LED燈具,去年底才榮獲國家永續發展獎,但審計處發現,每期都有逾5000件異常仍仰賴民眾通報,南區連線率和回報即時性評分甚至連3期掛零,養工處解釋燈罩脫落等狀況路燈仍會亮,要仰賴人工巡檢,且首代感測器不耐台電突波,已要求廠商無償升級,連線率已從82%提升至92%。

 養工處2019年推動「桃園市全面換裝智能路燈暨維護案」,將16萬盞傳統高耗能路燈,全面汰換為低耗能LED燈具,同時建置智能路燈管理系統,偵測到故障會自動派修,但審計報告點出,市府每半年1次的評核報告,都有超過5000件是民眾報修,系統卻未通報異常,2023年下半年甚至暴增到破萬件,尤其北區績效評分一度只剩36分。另智能路燈系統連線率和訊息回報即時性,南區廠商出現連續3期得分為0分狀況、北區也有連2期0分,要求提升維護管理效能。

 養工處解釋,智能路燈損壞不一定可歸責於廠商,像車禍等外力撞歪燈桿、樹木遮住路燈照明、台電供電穩定度等,有時路燈仍會亮,有賴里長或民眾通報後才會派工班處理。而暴增至破萬件是因2023年重新定義異常排外類別,廠商還在適應新規則且修繕工班填報不確實所致,檢討後已降至6000件已趨正常值,藉人工巡查輔助智能控制器,損壞主動報修率已達5成以上,對比傳統路燈全靠人工通報,效率大增。

 養工處也解釋過去路燈連線率達84%,坦言評核是倒扣制,才會分數掛零,廠商也曾提履約爭議認為標準太嚴苛全台沒人辦得到,市府仍持續要求精進,像是首代智能路燈感測器適用於國外24小時穩定供電,但不耐台電每日電源開關突波,已要求廠商全面無償升級更換感測器,目前已更新7萬盞,分年度滾動升級中,連線率提升至92%。

 養工處說,2022和2023年各開罰業者300萬元和400萬元,並責成廠商提高自主報修率,強調智能路燈推動後,每月故障從6000件降至2000件、維修時數從平均48小時大幅降至15小時、每年電費更較傳統路燈大減67%,獲獎無數,會再更精進,提高路燈照明服務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