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 倉儲火災年減25% 創10年新低
市府邀集專家學者 將對大潭電廠總體檢

桃市府去年10月修正《桃園市火災預防自治條例》,率全國之先首創「高風險場所納管」制度,工廠及倉儲火災年減25%,有望創下近10年新低。因應高雄興達電廠火警,桃市府將推動「災因分析暨火災預防應變組」,邀集專家學者及相關局處到大潭電廠總體檢。
桃園過去10年發生多起重大火災,像是新屋保齡球館、蘆竹矽卡、美福倉儲大火連燒21天等,不但造成巨大財損,甚至葬送勇消寶貴性命,隨著產業聚集、廠房倉儲性質多元,存放物品也複雜化,救災行動更困難危險,市長張善政上任後全面透過大數據檢討,發現工廠及倉庫火災每年約150件,其中倉儲火災更已成常態,且居高不下。
為加強源頭控管,除建議中央修法,去年10月也修正自治條例,首創「高風險場所納管」制,全面列管危險化學品、爆裂物先驅化學物質、低溫冷凍倉儲等事業,要求業者登記申報與提報防災改善方案,包含堆高、體積等設置限制,並要求增設防火措施與防火區畫,未改善者依法優先拆除,首批992家高風險場所已有逾8成完成防災改善,火災件數也大幅降低,今年較去年同期下降25%,其中工廠下降28.1%、倉儲下降16.7%,今年至今工廠及倉庫火災共33件,有望創下近10年新低。
張善政表示,近日高雄興達電廠火警凸顯重大供電設施事故恐影響全國供電,強化境內重要設施風險管理工作刻不容緩,樂見桃園火災件數明顯下降,證明市府推動防災措施有效,將持續提升防災韌性,確保市民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