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門關了 台南城隍夜巡9/27登場

全台首邑縣城隍廟每年舉辦的城隍夜巡被登錄為台南市無形文化資產,21日晚間11時鬼門關,廟方舉辦大型普渡,廟門重新掛上「放告、審問」2塊令牌,宣布神明重新審事,今年更端出塵封多時的公案桌,造冊受理冤情,為27日夜巡暖身。
首邑縣城隍廟興建於1683年,是台灣現存最早官建城隍廟,每年舉辦城隍夜巡捉鬼連續55年未間斷,與康熙皇帝敕建的台灣府城隍廟、安平城隍廟並稱台南3大城隍廟。
縣城隍廟的夜巡遶境雖定有固定路線(以舊城區4大城門為範圍),惟大駕神轎仍會隨機「感應」偏離路線,隨時衝入巷弄內捉鬼,一場夜巡需200多名成員隨行。
廟方過去舉辦夜巡時,常因在十字路口起駕,一度遭路人詬病阻礙交通,但近年這項傳統儀式逐漸獲市民認同及禮讓,不過,交通秩序仍備受考驗,廟方也會找多名義工跟隨大駕神轎指揮交通,沿途也會有警方協助交管。
每年鬼門關當晚的普渡場都是大事,廟方21日上午就開始動員籌備,今年遇上3年1度設置公案桌,同時備有神明簿造冊紀錄,接受孤魂野鬼申冤。
每年農曆7月一到,廟方都會收起「放告、審問」令牌,宣告「好兄弟」放假,鬼門關當晚子時(11點)再掛上令牌,宣告城隍爺恢復執事。
廟方將城隍夜巡儀式設定在鬼門關後1周,留給逗留人間的「好兄弟」一段寬限期,今年將於27日展開神轎夜巡,逾假未歸的孤魂野鬼一律抓回廟內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