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緣

許多人看病會有一種說法:「看我跟這個醫師磁場合不合?」這種醫病關係,台語稱「先生緣」。對很多人來說,和這個醫師投緣,好像什麼疑難雜症都可以解決;反之,則是怎麼做都感覺不對勁。 林杰樑醫師治療過一個病例,患者認為吃他開的藥,狀況就會變得比較好,即使林醫師處方的藥,跟別的醫師沒有不一樣,但他就是對林醫師格外信任。結果林醫師驟逝後,這個患者沒多久就因某個意外,必須開始洗腎。 曾有一位96歲老先生,每次看病都會從門縫看一下,確定是林醫師看診才安心,然後就靜靜坐著等,要提前幫他看還婉拒。他是大、小病都給林醫師看,很玄的是有次看診結束後,不同於平時口頭禪說再會,他站起來跟林醫師90度鞠躬說再見,過2周後在睡眠中走了。 不過,林醫師也遇過他形容「來鬧」的患者,這個患者一直認為自己中毒,要求林醫師開解毒劑;但檢驗顯示沒有中毒反應,林醫師當然不可能開藥。沒想到這個患者就在門診外吵鬧,他曾氣得感嘆:「為什麼醫師無法拒絕這樣無理取鬧的患者?」 醫師緣是種感覺,也不是名醫的專利,很難去解釋為什麼會這樣?我想這是建立在患者非常信任這個醫師的基礎上,對治療提升了信心,且認為醫師有聽懂他說的話,醫病互動起來格外融洽;這種信任感也會讓醫師願意付出更多,而不會擔心多做多錯、甚至被提告。 醫療上建立信任感非常重要,臨床上有許多患者常換不同醫院重複做檢查,多半是拒絕接受罹病的事實,希望透過更多檢查來推翻這個結果,或是要找第二個醫師反駁原本的醫師。但在我的人生經驗中,沒有聽過被診斷的疾病,因為再做一次檢查就變成沒有。 有疾病最重要的是把握時間做治療,尤其西醫許多治療方法都標準化,該怎麼做,每個醫師的差異性不大,因此找對專科醫師,討論好治療對策後配合進行,對患者才是最大福祉。(本專欄隔周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