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67a報導邱玉珍|攝影邱玉珍|圖片123RF|設計黃慈玉|編輯李秋

裝電子眼重見光明 夜盲症也能追韓劇

image
人工電子眼讓全盲患者重見光明。
人工電子眼讓全盲患者重見光明。
裝設人工電子眼後,蘇小姐天天追韓劇。
人工電子眼只能看到如馬賽克般的影像。

人工電子眼讓盲者看見世界!台北榮總日前完成國內第二例人工電子眼,讓全盲7年的患者重「見」光明,不只能坐在電視前追韓劇,也可隱約看見兒女的身影,讓她直呼:「能再度看見世界真好。」

今年55歲的蘇小姐,20歲時為考機車駕照檢查視力,發現視力模糊,以為是近視,配眼鏡還是無法看清楚,到眼科檢查才發現眼睛有問題,但當時不知得了什麼病,只知道以後會看不到。  蘇小姐14年前領取殘障手冊才確診「視網膜色素病變」,俗稱夜盲症。由於夜盲症的視力是慢慢衰退,6年前全盲時,蘇小姐坦然接受,「看不見雖有些不方便,但現在已經習慣了。」惟一讓她無法適應的是,不能到菜市場買菜。

術後復健救視力

今年4月經台北榮總評估,蘇小姐成為全台第二例植入人工電子眼患者。植入2個月後,蘇小姐雖只能用一隻眼看世界,但當她看見久違的世界,開心地大叫,告訴旁人:「我看到房子的形體了。」  她坦言,剛開始以為裝了人工電子眼之後,可以像以前一樣看得到,非常期待戴上眼鏡那一刻;不過,戴上特殊眼鏡,眼前一片黑、什麼也沒有,心裡非常沮喪。後來,經過訓練,才漸漸看到一些東西,雖然不是很清楚,但她已經很滿足。  替蘇小姐執行手術的台北榮總視網膜科主任陳世真表示,很多人以為裝了人工電子眼,馬上就看得到,事實並非如此;裝了人工電子眼,需要訓練如何使用特殊眼鏡,測試最好的電極反應,才能看得到。他強調,國外有病患裝了人工電子眼後,因沒有努力復健,依然看不到;但也有人復健得很好,可丟籃球、射箭。  之前,有個阿拉伯王子裝設人工電子眼後,以為可以跟以前一樣開跑車,結果發現連「看」都有點吃力,怎可能開車?他非常失望。陳世真說,人工電子眼的視力只能恢復到0.01,患者只能辨別物體輪廓與亮點方向,無法看到色彩及高畫質物體。  根據統計,約60%患者能看見10公尺距離的物體,可朝目標物行走及執行日常動作,如精準走向10公尺遠的門並開門。陳世真表示,患者雖無法達到正常人視力,但對於日常生活的基本需求,例如吃飯時可見刀叉,或行走時躲避燈柱等,已有極大幫助。  視網膜色素病變協會會長林昭銘,也是夜盲症患者,他期待以後裝設人工電子眼後,能再度握方向盤開車,全盲後最痛苦的是無法開車,「我很喜歡開車,非常期待人工電子眼讓我重享開車樂趣。」他說,夜盲症盛行率千分之一,估計全台有30,000多名病人。

全盲者一線生機

視網膜色素病變患者剛開始會出現夜盲症,漸漸地,白天的視力與視野皆嚴重受損而逐漸喪失,最後全盲。它是一種藥物與手術完全無法有效治療的特殊疾病。陳世真強調,過去特定眼疾致盲患者無藥可醫,人工電子眼的發明為他們帶來一線生機。  電子眼適應症目前是夜盲症患者,英國曾嘗試裝置在黃斑部退化患者上,但效果目前無法預測。此外,能接受電子眼手術的病人,需是25歲以上成年人,曾「看」過這個世界,有能力辨別物體形狀,且視神經不可萎縮,視網膜及眼軸也需一定厚度與長度。  雖然人工電子眼能為盲者帶來希望,不過植入手術困難度高,手術加材料費用就高達800多萬元,在弘廬基金會慈善捐助支持下,首度將尖端科技引進國內,並實際用於臨床醫療。  除了夜盲症,人工電子眼未來可望用在黃斑部病變而眼盲的患者,目前正在進行人體試驗。如果成功問世,將可造福更多受眼疾困擾的人。

醫辭典:人工電子眼

人工電子眼就像在患者眼睛裝上迷你相機,在眼球上植入小電腦、天線及晶片,患者戴上特殊眼鏡,利用鏡框攝影機取得影像,再透過無線傳輸方式,傳導到植入眼內的電子元件,再經由未受損的視神經傳到大腦視覺區,讓患者重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