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91b圖片:123RF 設計:陳郁菁 編輯:顏翊晴

父母頑強 子女難為

image
《如果父母老後 難相處》    本書的功用之一,是讓你看到這令人痛苦的親子關係,可以透過應對心態及溝通模式的調整而獲得改善。讓為人子女者,能更加理解父母難相處背後的掙扎與痛苦。
身兼暢銷作家、廣播節目主持、企管顧問、生涯顧問、情感與親子專家,以清新動人的文字風格廣受讀者歡迎,為無數人帶來激勵與療癒的力量。

子女長大後,面對年老父母時的害怕、恐懼與憤怒,都只是根源一種潛意識:我們也害怕失去父母,甚至擔心自己,步上他們的後塵。

你會不會覺得,父母年紀愈大愈頑強、也愈難相處?如何陪伴父母走過晚年,不再彼此傷害? 其實,這個問題,並非來自父母單方面,如果你只是聚焦到父母的問題行為,而忽略要主動改善彼此互動的關係,就可能很難走出困境。 父母年紀愈老,會愈抗拒改變,因為你所期待的父母的改變,有可能是會摧毀他們終生的自我防衛機制,在你的眼中,他們才會格外地頑強。 幾乎所有難以相處的年老父母,在他們邁向晚年的期間,都會面對難以承受的失落,包括:失去青春、失去老友、失去健康,甚至失去伴侶。所有的失落之間,都有連鎖效應。

學習傾聽 鼓勵表達情緒

當你的父母長期處於失落狀態,而你懂得回頭修正你的態度,就有機會改變彼此關係。你能夠做的是:留意自己的言行,避免踩到地雷。並且在父母願意的範圍內,盡力協助他們,在晚年總結此生的遺憾,平和地接受過去的一切失落。 與其為了年老的父母嘮叨不休而苦惱,或為了他們的沉默寡言而擔心,不如學習主動傾聽父母,鼓勵他們把情緒表達出來。 你可以藉由陪伴父母追憶過往、或者找其他人為父母提供更多的慰藉,引導他們走出哀痛的同時,你更需要好好照顧自己。 根據美國高齡照護組織「暮光服務網」的統計,因為父母難相處而焦慮的成年子女,比例超過五○%。 即使許多成年子女,其實很早就離家獨立生活,和父母保持距離,但面對父母年老體衰,幾乎每個人都不得不回頭,面對這段關係! 近年,台灣社會流傳一則令人感慨的玩笑話:「我們是孝養父母的最後一代;也是不會被子女孝養的第一代。」我們在會心一笑的同時,還帶著一點感傷。因為它不只是一句玩笑話,而是我們必須面對的事實。 有時我們的害怕、恐懼與憤怒,都只是根源一種潛意識:我們也害怕失去父母,甚至擔心自己,步上他們的後塵?也許父母很難改變,但是你可以選擇一條和他們不同的路。 甚至有一天,當令你受盡煎熬的父母,告別人世後,你以為所有痛苦都在這裡解脫,但往往只是一個更大的遺憾的開始。不過,即便到了這個地步,你還有成長與自由的機會,同時也避免讓自己在年老之後,成為一個難相處的人。

自身覺察 把握改變機會

你可以回頭檢視自己跟父母的互動,甚至發現自己身上也有父母難相處的影子。當你有所覺察,這就是改變的機會。 《如果父母老後難相處》書中,將年老的父母分為六種類型。分別是: 1.依賴型的父母:難以忍受獨處,希望子女隨傳隨到。當你必須跟他分開時,他就會立刻表現出身體不舒服。 碰到這類型的父母,你要學習設定底線。讓父母知道,在哪個程度上,你很樂意成為他們的依賴;哪一些事情,你無法辦到。因為你要擁有自己的空間,雙方才能共處。 2.潑冷水型的父母:對別人極度挑剔,卻不能承受別人的責難。不但不講理,且總要別人讓步。 應對之道是減少易引起父母負面反應的事,選擇讓彼此都開心的活動。同時也要避免讓自己變得負面,因為那幾乎是有傳染性的。 3.自戀型的父母:自我形象扭曲,認為自己與眾不同,又覺得自己低人一等。通常只從他們的角度來看事情,從不在乎對別人造成影響。 碰到這樣的父母,你只能盡力停止你和他之間的意氣之爭,避免衝突。 4.控制型父母:具有被動攻擊人格,如果父母想要控制,而子女的反應不如預期,就會開始生氣。 面對這樣的父母,你要知道:他們的內心深處比你更痛苦。你也要特別小心成為控制狂,回頭想讓父母一切都聽你的。 5.自毀型的父母:可能有過成癮問題、或是飲食失調,甚至有某種強迫性的舉止。情況嚴重的父母,還可能會有自殺的傾向。 面對這類型的父母,你需要專家的協助。你可以請教有經驗的老年照護社工師之類的專家,甚至考慮將父母送到精神科的日間照護中心。 6.恐懼型的父母:常杞人憂天,他們會一直擔心、容易恐慌、有睡眠障礙,一天到晚都覺得身體不舒適,有些身體狀況是真的,而有些狀況只是他們的想像而已。 和這類型的父母相處,你要深入了解他們的成長過程,了解他的恐懼人格形成的背景,因而放下和他們對抗的想法,並且開始同情你的父母,割捨自己對於父母所有不切實際的期待。 以上跟你分享的是,有關橡實出版《如果父母老後難相處》這本書的摘要內容!歡迎你前往《時報周刊》臉書,留下意見,和我分享你與父母相處體驗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