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46b報導:魏妤靜?攝影:于魯光、林士傑 設計:田慧盈?編輯:顏翊

人氣麵包店 宜蘭飄香

image
「地瓜鄉村乳酪」將地瓜泥與Cream起司和帕瑪森起司粉融合,甜鹹交織的風味頗具層次。(55元)
「可蔥」顛覆了傳統可頌形狀,將底部切成多個小方格,烤過後麵包體更酥脆。(55元)
「黑糖芝麻小吐司」的用料大方,芝麻香氣十分濃郁。(75元)
添加藻鹽花的「葉子佛卡夏」帶有自然鹹香,麵糰因加了馬鈴薯讓口感Q中帶軟。(55元)
酥香不甜膩的「全麥蝸牛酥」,有肉桂與原味2種,口感近似蝴蝶酥。(15元/片)
「莢麵包」除了使用在地食材,也以紙袋盛裝麵包,盡量做到友善環境。    莢麵包
電話:(03)959-5022
地址:宜蘭縣冬山鄉香和路269號
以6隻鴨賞和6斤大蒜才能做出不到80個「蒜香鴨賞麵包」,煙燻鴨賞香氣特別有宜蘭在地風情。(200元)
「墨西哥辣椒起士麵包」可以吃到塊狀起士丁,與帶勁的墨西哥辣椒融合得相當巧妙。(200元)
「紫米桂圓麵包」是將紫米蒸熟,一半混入麵糰、一半與龍眼乾結合再包成內餡,口感外酥內軟。(200元)
「蜂蜜黑芝麻麵包」將芝麻粒與芝麻醬都加進麵糰中,還有純正龍眼蜜增添香氣。(200元)
窯內的「火喉」是特地從法國進口的特殊工具,可控制火的方向讓窯內達到均溫。

窯‧煮飯研究所
電話:(03)988-7969
地址:宜蘭縣礁溪鄉礁溪路六段141巷1號
麵包師傅得幫麵包做最後整形才能送進窯中,每天僅能烤出2百個左右的麵包。
「起士地瓜麵包」將地瓜蒸熟打成泥混入麵糰,提高麵包保水性增添柔軟度。(200元)
看似樸實無華的「糙米鄉村」充滿彈性,口感溼潤。(120元)
從「糙米鄉村」大小不一的麵包氣孔,可看出麵糰發酵極佳。
「起士地瓜麵包」將地瓜蒸熟打成泥混入麵糰,提高麵包保水性增添柔軟度。(200元)
「ca:san」每天製作十多種麵包,並提供預訂自取與宅配。

ca:san
電話:0955-164-511
地址:宜蘭縣羅東鎮愛國路60號
「度小日三星蔥肉燥生吐司」的吐司溼潤有彈性,綿密中又能嘗到蔥香與肉燥香。(250元)
相較於常見的蜜漬桑葚做法,「桑葚紅莓芝士」以純粹的果乾搭配麵包更為契合也不甜膩。(65元)
「海鹽菠蘿」外皮酥脆、內裡柔軟,淡淡的海鹽香氣豐富了層次。(30元)
「十年之后」蘊藏許多選材巧思,也持續推出新品吸引來客。

十年之后 
電話:(03)936-0777
地址:宜蘭縣宜蘭市民權里弘志路46號

宜蘭近年興起不少彰顯在地食材的手作麵包工坊,以天然酵母為引、埋下風味,並藉由職人的雙手,將蘭陽風土揉進麵糰,呈現給顧客最單純的「真滋味」。

吃進台灣好食材 莢麵包

要不要先試吃看看?」見許多人在麵包櫃前猶豫不決,「莢麵包」的老闆娘小寶熱情地招呼客人。下午一點多入店,剛好遇上「可蔥」出爐,宜蘭蔥烤過的香氣配上酥脆的可頌甚是絕配。開在田野與學校旁的莢麵包,是小寶與丈夫阿德為了讓女兒在鄉間快樂成長,輾轉從雙北到宜蘭覓得的空間,也是擁有多年烘焙資歷的夫妻倆,夢想中能與人互動、有溫度的社區型麵包店。 店內麵包都在麵糰中加入一○%至二○%的台灣小麥,長時間隔夜發酵,口感Q彈,小寶說:「台灣栽種小麥比較辛苦,麵包中加得太多易帶有土味,像全麥蝸牛酥就另外加台灣蔗糖或奶油,以香甜襯托麥香,但秉持愛惜土地的心意使用本土食材,讓台灣小麥愈來愈好。」 放在麵包籃中的「地瓜鄉村乳酪」添加了台農五十七號地瓜,甜味與香氣皆具;「葉子佛卡夏」則使用會回甘的嘉義洲南鹽場藻鹽花。吐司系列除加入高雄台灣九號毛豆的「莢吐司」備受好評外,使用台南柴燒黑糖的「黑糖芝麻小吐司」讓人滿嘴生香。「這塊土地可以努力的事情有很多,我們盡力將食材放在對的位置,做出好麵包分享給大家。」

慢火柴燒香氣足 窯‧煮飯研究所

下礁溪交流道不遠,便瞧見「窯‧煮飯研究所」的柴燒師傅將一塊塊龍眼木送進窯,待窯內升溫,再慢慢降至適合烤麵包的二百多度,第一爐麵包才得以窯烤,每天僅賣七至八款麵包,常常中午十二點前就售罄。 老闆曾太辰把和客人的臉書私訊一條條滑出:「他們每天都在等八點的粉絲頁Po文,看有哪些口味可以搶。」盛況堪比春節搶車票,就是為了不可預期的美味,這種近似無菜單形式的販售方式,衍生自老闆夫妻的首家店「煮飯研究所」。原本在北投市場賣蔬果的夫妻,退休後想圓個開早午餐店的夢,每天只推一種餐點、還不重複,岳父因此在宜蘭民宿旁蓋一座麵包窯,供應麵包給他們的早午餐店,大受好評之後,促使曾太辰蓋第二座窯,專營窯烤麵包。 撕開「蒜香鴨賞麵包」,炒過的煙燻鴨賞和大蒜香氣撲鼻而來,麵包頗有嚼勁;放入屏東原粒黑芝麻與小農研磨芝麻醬的「蜂蜜黑芝麻麵包」,帶有雙重香氣;「紫米桂圓麵包」則將台南東山龍眼乾與紫米揉合,不惜成本、精選產地食材,也成為店家抓住客人的祕訣所在。

宜蘭米揉進麵包 ca:san

還沒開店就有客人在門口等,鐵門一拉起,只見小女孩蹦蹦跳跳進門,指著麵包櫃對媽媽說:「我要這個和那個!」很快地,店裡便排起了長長隊伍。這間叫做「ca:san 」(日譯「媽媽」)的麵包店,由日籍的林由加子與宜蘭夫婿Jordan所開設,主打以自製酵母、日本星野天然酵母做出的各種麵包,其中,添加宜蘭米穀粉的米麵包最具特色。 糙米穀粉來自宜蘭三星鄉的「行健有機村」,紫米穀粉與白米穀粉則源於宜蘭員山鄉的「深溝村」,分別被林由加子揉製成「糙米鄉村」與「紫米鄉村」麵包,以及「米戚風」蛋糕。米麵包口感Q彈又具溼潤度,即便沒有包入內餡,淡淡米香仍讓人愈嚼愈有滋味;而像一座座山丘膨起的「山吐司」則以全鮮奶製作,口感十分紮實。 為了孩子的教育,一家人先從上海遷到高雄,再搬到丈夫的故鄉宜蘭羅東,林由加子從跑市集賣麵包開始,到夫妻倆共同經營麵包店,「希望能做出耐吃的麵包,或許沒有複雜食材,但選擇好的原物料讓大家品嘗原味,單吃或搭配橄欖油、果醬,能延伸出多種可能。」林由加子說。

聯名老牌推新品 十年之后

入店前先看到外牆上有一片童趣壁畫,細問之下,才知道除了想吸引小朋友目光,也象徵無憂無慮的童年,「十年之后」的麵包師傅阿源以此帶出店名由來,「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黃金十年,希望我們的麵包也能長久留在記憶中,當你某天回憶過去,會懷念起它的滋味。」 回故鄉開店的阿源,使用高品質的日本「鳥越製粉」麵粉製作麵包,必買品項首推口感柔軟、質地彷彿像絲絹的「絹吐司」系列,麵糰以鮮奶加入優格低溫發酵十八小時而成,簡單的原味與加了蔓越莓、覆盆子的「絹公主」各有擁護者,日前又與台南百年品牌「度小月擔仔麵」合作,推出「度小月三星蔥肉燥生吐司」,每一口都能嘗到青蔥的鮮甜與度小月經典的肉燥香氣。 特色品項還包括「桑葚紅莓芝士」,使用宜蘭山泉水與高雄大樹鄉契種採收的桑葚所做的果乾,結合台灣小麥粉製成,不僅有股清香韻味,也體現了台灣食材特色。而「海鹽菠蘿」則採用日本菓子麵包做法,麵包保溼性強、口感細緻,成為人氣不衰的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