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2圖片:中國時報系 設計:林芷妍 編輯:編輯中心

傅榆補了金馬獎最後一刀

image
傅榆(左)
傅榆(左)
作者/唐湘龍    54歲,台大政治學碩士,資深新聞工作者。大陸種,台灣貨。溫柔敦厚,沉默寡言。文筆不好,卻愛寫﹔講話口吃,卻愛講。唐湘龍只是一不要臉,二不怕死。堅持當「永遠的反對黨」。誰掌權,誰就是唐湘龍的敵人,唐湘龍一直跟少數站在一起,不只中年,還有點孤單。

每隻狗都有屬於牠的日子。西方的諺語這樣說。 這是言論自由的基礎。包括我這隻,日子到了,總有自己的麥克風。重點是:抓著麥克風時要講什麼。有沒有大模大樣?還是小情小愛?那是每隻狗自己的眼界。 金馬獎頒獎典禮,最佳紀錄片導演叫做傅榆。大家不認識祂、不熟悉他,沒關係。他的紀錄片內容是太陽花學運的故事。一個高度政治正確的主題。在民進黨執政的時候。 金馬獎到底還公不公正?姑且不說了。但光是紀錄片,一個比較重視歷史保留、影像史學的片種,裡面的學問就很多。每年金馬獎參展的影片可能都在6、700支以上,大部分的片子,其實大部分的評審都沒有看過。像是今年很有話題性的另外一支紀錄片,叫做「黑貓中隊」,在初選的第一階段,根本不知道什麼理由,就被刷掉了。

75%紀錄片 初選淘汰

75%的影片,尤其是紀錄片,都會在第一階段就被過濾掉。看片的,其實都是一些電影大老的徒子徒孫。沒有李安、沒有侯孝賢、沒有張藝謀,沒有吳宇森參加導演協會的兩岸三地大導演都不在初選的評審名單裡,所以,意識形態的X光機,在這個階段就可以充分運作。對於「黑貓中隊」為什麼初選就不見?「太陽花」為什麼可以得獎?沒有什麼邏輯。 金馬獎到底要在專業電影評審標準之上,建立一個多麼巨大的「台灣品味」?以及,誰來決定這個台灣品味?已經是金馬獎的嚴肅課題。從2008年大陸影片參展之後,大陸電影不管商業片、藝術片,叫好又叫座,台灣電影、香港電影幾乎喘不過氣來。每年努力挑一部還可以的台灣電影,努力找一個理由,說它有多麼厲害,厲害到兩岸三地其他的電影都不是他的對手,然後給他一個不差的獎,讓台灣不至於顏面無光,已經成為金馬獎每年評審團的潛台詞。 傅榆得獎,以及得獎的時候突然間丟出來的政治語言,被高度懷疑是「被金馬獎」的結果。你如果不相信這一切是可以運作的,如果你不相信有一批意識型態掛帥的文化流氓在綁架金馬獎,你一定無法解釋這個狀況。

意識型態 綁架金馬

傅榆「被得獎」,以及剎利用自己人生抓住麥克風的幾分鐘,把金馬獎帶上了分裂。李安受傷了,明年,大陸電影大概會退縮,大陸退,香港一定跟退。此後的金馬獎將重回台灣化的老路。而且,更封閉。 傅榆不會知道她憑什麼得獎,也不會知道,她為奄奄一息的金馬獎補上最後一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