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3報導:陳柔瑜 攝影:攝影中心 圖片:翻攝自臉書 設計:

假日病危沒醫生 衛福部桃園醫院 拚升等草菅人命

image
連假期間,桃醫依然有許多病人留院,護理師忙碌地穿梭,卻沒有見到身穿白袍的醫生。
張小姐去年帶87歲的爸爸到桃醫裝心律調節器,沒想到身體十分硬朗的爸爸,再也沒走出醫院。
桃醫表示已與張小姐和解,並給付60萬元「慰問金」,但張小姐說,院方僅付錢了事,其他和解條件都沒達成;想到爸爸因醫生誤判而喪命,張小姐的淚至今未乾,目前恩恩一家只能靠為期3個月的急難救助金,和兒子打工的薪水支撐,面對桃醫醫療照護的問題,恩恩始終三緘其口,僅說會努力撐下去,堅強態度令人心疼。
來自越南的恩恩嫁到台灣近20年,丈夫過世後,留下一對未成年兒女和年邁的婆婆,年節期間恩恩因過度疲勞引發猛爆性肝炎,被送到桃醫急救。
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回應,假日會有醫生值班,但醫生值班方式沒有固定,可能會透過看病歷、電詢等遠端遙控了解病人狀況,專科護理師也會遵從醫囑照顧病人,如病人有緊急狀況,護理師會向醫生求援,一切以病人的安全和健康為最高考量。 至於張小姐的案例,桃醫回應,該案在去年底已經和解,因醫生術前判定是大腸癌,開刀後發現是腸阻塞,家屬和醫生有認知落差,為安慰家屬喪親之痛,院方給予60萬元慰問金,更曾多次約時間想向張爸爸上香,但未獲家屬回應。 但張小姐說,和解細節包括副院長以上層級向家屬致意,並提供有創傷症候群的媽媽醫療協助,院方更口頭承諾會改善院內機制,醫院至今僅付錢了事,其他和解調解都沒達成,更沒有約時間向爸爸上香或帶媽媽就醫,讓家屬無法接受,慰問金至今則分毛未動。 此外,關於醫生判定恩恩必須換肝,轉院後卻能康復一事,院方表示,恩恩一住院便有抽血投藥等緊急措施,可能是抗病毒藥在轉院後才起作用,但院方知道恩恩家境清寒,還有協助募款等事宜,絕非遭控的不聞不問。

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桃醫)正在拚升等,不斷增添設備、擴建病房,朝向「重度急救責任醫院」的醫學中心邁進。本刊卻接獲投訴,指桃醫在假日期間沒有住院醫生,入院病人只能自求多福,除有病患在年節期間因猛爆性肝炎住院,險些成為亡魂,甚至有病人因醫生錯判不幸枉死,醫院的離譜行徑,讓病患家屬難以接受!

在4月1日下午,本刊造訪桃醫,當天雖是清明連假的第二天,仍有許多病人留院休養,護理站內只見護理師忙碌地來回穿梭,卻沒有一位身穿白袍的醫生。  記者逐一關心健保病房的患者,詢問病情是否好轉?有沒有醫生前來探視?聽到「醫生」二字,多數病人稍有遲疑,思考了一會才說:「醫生休假去了,今天沒有來。」也有人婉轉地表示:「護理師都有來照顧。」多數病患卻未看見醫師。  這樣的情況在桃醫並非特例,連假期間雖有醫生掛名留值,實際上除了急診室,並不會有醫生住院留守,若病人病情突然惡化,則由專科護理師通知醫生,得到醫囑後再由護理師緊急處置,因此醫療爭議不斷。

大腸檢查 沾黏變癌症

本刊接獲張小姐投訴,去年2月18日大年初三,她父親因心跳緩慢前往桃醫掛急診,竟住院到初五才有醫生來看診。醫生建議張爸爸裝設心律調節器,原以為是只需皮下麻醉的小手術,沒想到他從此沒再走出醫院。  「裝設過程中,醫生刺破了爸爸的心臟,緊急縫合後才保住一命。」張小姐說,爸爸被送到加護病房觀察後,家屬雖有訂醫院餐點,晚餐時間卻沒有護理師餵食,家屬探視時飯菜早已冰冷,老人家因長期臥床和吃冷羹而引發腸胃疾病。  2月23日下午,張爸爸反應肚腹悶脹,張小姐立刻請護理師找肝膽腸胃科醫生會診,但醫師直到27日下午才出現。X光和電腦斷層的結果雖顯示為腸沾黏,家屬也反應張爸爸有腸沾黏病史,醫生卻斷言他有腹水,一口咬定是大腸癌第三期,若不立刻開刀性命難保。  基於對醫師專業的信任,張小姐簽下空白的手術和麻醉同意書,張爸爸則在2月28日早上被推入手術房。

竄改病歷 栽贓癮君子

令所有人傻眼的是,手術一個半小時後醫生拿了一節腸子出來,表示狀況比他想像的還好,只是腸沾黏而非癌症,切除沾黏部位就沒事了,但張爸爸沒撐過接連的二次手術,在3月2日凌晨病逝,住進桃醫短短13天,就步上黃泉路。  父親過世後,張小姐發現父親的病歷有誤,甚至遭到竄改,更夾雜著2張不同病患的病歷,且畫有腫瘤位置圖的病歷已不見!例如醫生原稱有腹水,但檢查報告中並沒有,不抽菸的張爸爸還成為吸菸多年的癮君子;此外,張爸爸住院期間,家屬和看護24小時輪流值班,周末假日都沒看到醫生,病歷上卻有不認識的醫生事後補蓋「假日回診」章,並據此申報健保費,諸多離奇現象讓家屬心中滿是問號。  張小姐一度在立委辦公室主任的陪同下,和桃醫副院長陳瑞昌對話,陳瑞昌否認疏失,強調病歷絕無竄改,但承認院內住院醫生「不夠」,如假日有緊急狀況,則由專科護理師詢問醫師後做緊急處置,護理師代替醫生的作法讓家屬直呼離譜。  面對家屬的各種質疑,醫院一方面放出「家屬要錢」的風聲,又表示願意賠償張爸爸的喪葬費用並退還一切醫療費用,更直接匯款新台幣60萬元到張小姐戶頭。這筆錢張家至今仍原封不動,只希望醫院能改善醫療制度,別再有下一個病人受到這樣的待遇。

醫師神隱 轉院救一命

桃醫放任病人不顧的狀況幾乎已是常態,今年初,來自越南的恩恩(化名)因為猛爆性肝炎住進桃醫,院方表示必須換肝才能保命,恩恩爸爸因而來台要「救女兒」。不過,張小姐深入了解後,驚覺事情並不單純。  張小姐指出,恩恩嫁來台灣近20年,丈夫在多年前過世,留下一對未成年的兒女和年邁的婆婆,恩恩努力賺錢撐起家計,卻因過度操勞,大年初一不幸病倒,送醫時肝指數飆到6,000(正常值為40以下),院方在急救後,將她推入一般病房,住院第三天便陷入昏迷,「整個年節期間都沒有醫生來診治。」  好不容易等到醫生在開工後大駕光臨,醫生卻表示,恩恩的病情只能換肝,因此,桃醫除了投藥利尿,並未積極治療。家屬見恩恩始終昏迷不醒,在住院第十天轉到有肝臟移植中心的林口長庚醫院,她一到醫院就被推入加護病房;院方發現,恩恩的腹水嚴重,抽出腹水後,肝指數立刻下降,在加護病房待了3天後,恩恩就轉入普通病房,根本不需換肝。

家境清寒 仰賴救助金

本刊循線找到恩恩住處,發現其家境清寒,全家仰賴為期3個月的急難救助金過活,所幸讀高中的兒子貼心懂事,在課餘時間打工支撐家計,代替已逝的父親撐起這個家。不過,當急難救助金到期後,一家人的生活要怎麼過,實在難以想像。  恩恩在桃醫急救期間,多半處在昏迷狀態中,她的一對兒女不願回憶差點失去母親的過程,面對醫療照護和醫生有沒有來等問題,更是語帶保留,只是不斷謝謝外界關心,堅強的態度讓人心疼。  「我相信醫院不是害人的地方,但真的很怕它升等。」張小姐說,桃醫想在今年升等為醫學中心,所以不斷在蓋病房、加病床,並找來名醫駐診吸引病患,但院方的根本問題如果沒有解決,可能會有更多病患成為白色巨塔下的亡魂,只盼相關單位能介入調查,別再有病患受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