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跑2年未驗收 高雄輕軌淪幽靈車

6月14日上午,高雄雨勢驚人,平常乘客稀少的高雄輕軌列車竟有些人氣,只是這些悠閒觀光的遊客,可能渾然不知輕軌通車營運快2年,在前市長陳菊任內還舉行過4次通車大典,市府卻不曾進行驗收,而承包工程的西班牙卡夫公司,不但沒拿到工程款,還遭高雄捷運工程局(高捷局)指稱工程逾期,被罰款11.4億元。本刊調查,高雄輕軌今年5月每日平均載客量僅7,611人,車廂也由5節縮減至2節,導致新任市長韓國瑜認為輕軌不具效益,一度宣布第二階段停工,但高捷局根本不甩韓市府的命令,仍堅持施作二階工程,實在充滿官僚的蠻橫!
高雄輕軌是前高雄市長陳菊競選連任的重要政績之一,工程分為兩階段,但第一階段C01籬仔內站至C14哈瑪星站,全線已正式通車營運,雖有經過履勘並報請交通部核准,但全部工程從未驗收,有如未經認證掛牌的幽靈車,開在不知品質好壞的軌道上,民眾的生命安全毫無保障。
為拚連任 草率上線
誇張的是,陳菊為了宣傳政績,曾在2015到2017年辦過4次盛大的輕軌通車典禮,鼓勵民眾踴躍搭乘,等同父母官親手將百姓送入險境。而高捷局拒絕驗收的理由竟是「高雄輕軌是台灣第一條輕軌,沒有前例可循、沒有標準的驗收程序」。 事實上,根據國際慣例,承包商卡夫公司有提供市府一套驗收程序,須先經高捷局測試過關,然後依次由交通局及交通部等單位測試驗收,各單位意見相左時,再由高捷局裁定,提出具體驗收方案,但高捷局始終擺爛不肯裁定,而陳菊當時急於交出政績,竟要求輕軌迅速通車營運,首次來台承攬輕軌工程的卡夫公司選擇配合陳菊市府的要求,才造成今天的荒謬。 市府官員透露,從輕軌一階到二階工程期間,高捷局的角色十分弔詭。在一階招標時,高捷局向卡夫公司推薦「長鴻營造」(長鴻),讓兩公司以56億7千9百萬元聯合承攬工程,其中土建部份(包括挖地基、舖路等)由長鴻負責,工程款額約20.3億元,其餘機電、系統等則由卡夫公司負責。
硬塞包商 拖累工程
2014年7月31日高雄氣爆發生後,輕軌捷運機廠至C01站沿線所有施工的工程全毀,當卡夫忙著搶救災情之際,高捷局又因年底市長選舉,要求卡夫儘速完成C01至C02站的上線測試,逼著卡夫在合約外另行設計施工。 後來陳菊順利連任,豈料約1年後,長鴻營造因被高捷局「塞進」諸多小包商,導致長鴻指揮失靈,造成土建工程拖延,當時長鴻雪上加霜,財務也出狀況,2015年9月前後發生跳票,小包商深恐拿不到工程款,市府為了安小包商的心,在未與卡夫公司溝通的情況下,向法院發函存證,指稱高捷局尚有6億元工程款尚未付給廠商,並片面宣布要「監督付款」。
強扣款項 不聽指揮
想不到2016年時,高捷局突然指卡夫的土建工程部份逾期違約,除扣除卡夫4億元保留款,還裁罰11.4億元,且一邊扣款,一邊向法院提告,至今高捷局已對卡夫扣款9億元,並仍主張卡夫要支付全額罰金。對於高捷局的無賴行徑,卡夫感到十分冤枉,反告高捷局未依約付款,目前該案由高雄地方法院民事庭委請公正單位進行鑑定,並依工程、合約及地質部份,分為2組人馬展開鑑定。 市府官員透露,輕軌一階的問題還未解決,二階工程的招標又出了問題。輕軌二階工程原由中鋼得標,卡夫不服,向市府採購申訴審議委員會申請裁決,並獲得委員會的認同,要求高捷局另行招標,不料高捷局竟拒絕執行裁定,卡夫只得提起行政訴訟。 該名官員也表示,陳菊團隊留下的爛攤子,接手的韓國瑜不是不清楚,但因高捷局內部官員幾乎全是前朝人馬,以致韓市府完全指揮不動,但此事攸關市民生命安全,韓市府再不硬起來處理,若不幸發生意外,韓市府也難辭其咎。
高捷局:驗收程序進行中
對於輕軌已通車營運2年卻還沒驗收,高捷局表示,公家機關不會故意刁難廠商,沒有驗收當然是因為工程有瑕疵,需要廠商配合改進,但卡夫公司不配合,甚至不理,他們也沒有辦法。 高捷局解釋,根據合約甲方(業主,指高捷局)有權部份驗收,意即先行使用再行補齊驗收程序,不代表不驗收,但驗收需要廠商完工圖及其他相關資料,卡夫不肯提供完整資料,所以驗收始終無法完成,準確地說,本案正處於驗收程序中。 至於沒有驗收完成即先行使用有無安全上的顧慮,高捷局表示,就像學校蓋校舍一樣,雖然沒有驗收完成但仍然可以使用,輕軌絕無安全上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