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4報導:張向晴 繪圖:陳家榆 圖片:中國時報系 設計:林芷妍 

電波拉皮大解密

變美 VS. 灼傷

image
長庚診所副院長胡倩婷表示,醫師施打電波拉皮時通常只做表皮麻醉,如此才能依病人的反應調整電波能量。
電波拉皮雖在台灣已有20年歷史,但醫師對電波能量掌握不當,仍可能造成病患皮膚嚴重灼傷。
電波拉皮對於撫平細紋與拉提鬆弛肌膚,成效相當顯著。
第四代的電波拉皮機器可搭配不同尺寸的探頭,精準輸出適當的能量。
醫美療程停看聽與專科醫師仔細討論自己適合哪些療程。到官方單位如衛福部的網站上,查詢該手術的適用範圍,或電詢相關的學會。術前一定要先確定總額費用是否包括術後護理,或相關後續護理手術的費用。術前應該依照醫師建議保持皮膚狀況。手術時確認保護步驟是否正確,如戴眼罩、塗凝膠等。手術中若感到不適,應立即向醫師反映。手術後恢復期應依照醫師指示做好護理工作,例如保溼、防曬等等。
皮膚專科醫師許乃仁建議,民眾可辨識機器上的衛福部許可證字號,以避免山寨品對皮膚造成傷害。
電波拉皮操作原理正常肌膚老化鬆弛電波加熱恢復緊緻

日前台灣發生一起電波拉皮造成女子二度灼傷的意外,連外國媒體都關注此事。到底電波拉皮是什麼樣的療程,又是什麼因素造成如此嚴重的傷害呢?本刊找來皮膚專科醫師深度解密!

電波拉皮已經風行將近二十年了,真的沒有看過這麼嚴重的副作用!」長庚診所副院長胡倩婷說,看到新聞報導時嚇了一大跳,畢竟電波拉皮安全性高,又具立即的效果,加上能增生膠原蛋白,受歡迎的程度歷久不衰,是最長壽的醫美療程之一。

全身麻醉 難反映感覺

胡倩婷表示,一般醫師在施打電波拉皮時,只會將病人表皮麻醉,如此一來,療程進行時可依照病人直接的回饋,準確地調整電波的能量,「這個過程是很重要的,如果病人沒有回饋,醫師根本就不知道能量會不會太大!」 然而,該起事件中,電波拉皮會造成二度的深層灼傷,是因為病人在全身麻醉的狀況下,對於能量大小沒有反應,加上醫師的專業訓練不足,才會造成憾事發生,「根據新聞報導,病人是電波拉皮加上音波拉提一起做,這代表醫師不僅要更能掌握雷射儀器的能量,而且對於皮膚組織結構要更為嫻熟,才不會產生加乘傷害。」胡倩婷說。 皮膚專科醫師許乃仁也表示,如果電波拉皮真的這麼不安全,不可能在這二十年內都不被其他醫美療程淘汰,「電波拉皮的原理,就是利用每秒振動約六百七十八萬次的高頻電波,誘導深層皮膚產生電流,造成深部加熱效果。在相對高溫的環境下,真皮的膠原蛋白分子鍵結會出現變化,產生立即的組織收縮,並於之後數月進行膠原蛋白重組新生的作用。」 接著,許乃仁分析,由於真皮的加熱溫度必須要達到五十五度以上,因此電波拉皮的機器一開始在設計上,就特別注意冷媒的效果,「人體表面皮膚超過四十四度後,就會產生傷害,但是深層的真皮層溫度要達到五十五度以上才有效果,所以在治療時會有冷媒噴出降低表皮溫度,而在深層還是會維持五十五度以上的熱能。」

膠原增生 術後肌更亮

許乃仁也提到,許多電波拉皮的愛用者會覺得治療後皮膚變得比較亮、膚質也變得比較好,應該是膠原蛋白增生所造成,「膠原蛋白是皮膚的重要組成成分,所以增生的膠原蛋白提供了更多保護與支撐的效果,膚質才能變得比較好。」 即使出現深度燙傷的個案,許乃仁在門診中並沒有碰到病患擔心燙傷的情形,他們反倒較在意自己能否忍受疼痛,「我會跟病患解釋在清醒治療時,是可能感受到疼痛的,但是疼痛感有多大?大約就是部分位置會感覺有點熱燙,卻是在一般人可忍受的範圍。」 「最早電波拉皮剛上市時是採用發數較少、能量較高的治療方式,現在的觀念是能量不用調到最高,但是可以增加發數,利用能量的堆疊,讓治療效果更好。」許乃仁解釋,施打電波拉皮時,一開始可能會將能量提高一點,隨著加熱到一定程度後,就會調低能量,這樣既可以維持效果,疼痛的程度又是病患能夠接受的。

儀器更新 慎防山寨品

隨著科技的進步,電波拉皮的機器也已經進入到第四代。許乃仁說,新一代機器加大了探頭的面積,從三平方公分變成四平方公分,並縮短四分之一治療時間,有效提升治療的效率,而且以前只在治療開始前做能量測試,但新的機器每一發都會由機器自動演算數值進行監測,精準輸出最適當的能量。 在減少疼痛的部分,探頭也加了震動設計來降低疼痛臨界值,「不同神經負責不同的傳導感覺,震動的效果有點像是把疼痛開關變得比較不那麼靈敏,病人的疼痛感就會降低。」許乃仁解釋。 此外,許乃仁不諱言,目前坊間最擔心的是仿冒品出現,他曾經在大陸看過有診所回收探頭再使用,「這其實是很危險的,因為如果探頭上的薄膜有破損,會引起尖端大量放電,產生起水泡甚至深層燙傷的狀況。」 許乃仁最後提醒民眾,除了可以辨識機器上的衛福部許可證字號外,正牌廠商在探頭的外包裝上也會放防偽的雷射標籤,當然如果能找專業的醫師進行諮詢、執行療程,都是消費者自保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