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攤起家 億顯身手
大男人玩小飾品

八月一日,有三間迷你的少女飾品店在雙北及台中開幕,這店正是台灣近年新竄起的本土品牌「假期飾品」(Vacanza Accessory)。三十六歲的老闆徐亦知,從批貨擺地攤躲警察起步,為娶妻成家才開店,一開店就自創品牌,如今已是十四家實體店及電商的老闆,今年營收可望上看三億元。 「我希望女生把飾品當成衣服,每天都能換!」徐亦知一步一步坐大「輕珠寶王國」。
街角隨處可見的少女飾品店、攤位,竟也能進軍百貨公司。「假期飾品」(Vacanza Accessory)八月一日同步在板橋大遠百、新光三越信義A11及台中勤美誠品,新添三間小店。「其實我們是『台灣飾品業之光』。」蓄著小鬍子、穿著襯衫的徐亦知說。雖然看似尋常上班族,但他的飾品事業,是台灣新竄起的本土品牌。
囊括第一 搶攻信義區
徐亦知扳著手指頭細數戰績,「第一個在信義區開獨立門市、第一個進百貨設櫃、第一個進百貨龍頭SOGO,只有我們做到了!」還有創新高的營業額,「今年上半年已打破去年一.六億元總營業額,下半年還有暑假、耶誕節和跨年,全通路的年營收預估三億元。」 「這家店是我的起家厝!」徐亦知刻意選在敦南門市受訪。在鄰近市民大道一帶服飾店群聚的敦南商圈裏,這間以天空藍為底色的飾品店開業九年,「我太太(趙宇葶)學行銷,她建議要有品牌,才會有口碑。」兩人討論過後,覺得「假期」的義大利文「Vacanza」念起來很美,也隱含祝福客人選購飾品時,心情就如度假的小確幸般美好。 為了營造小確幸的感受,「這味道叫做『熱帶水果』,夏天聞也不會太過甜膩。」徐亦知指著角落的香氛機,味道是他測試六十多種精油後親手調製。店裡輕快音樂則是祕密,不過每間店的味道及音樂都統一。記者回說,「很洗腦!」他微笑不語。
精算裝潢 好逛旺買氣
徐亦知拿著小鐵罐裝,投入一件小飾品,發出清脆的「噹!」,「這聲音,會讓客人想要『跟進』,怕自己喜歡的飾品被人選走。」高大的徐亦知接著站在走道上,手掌比畫著寬度,「八十公分寬,剛好是兩個女生肩並肩的距離,可以營造熱鬧的效果,不會讓人覺得太『空』而不想進去。」 徐亦知指著門口上方的人流計數器,又看一下手機,「現在開店兩個小時,已有四百多人次踏入店裡。」「每家店的來客數,看手機APP就知道,像今年東區人潮稍退,信義區增加,和房東反應人潮少了四成,房租也只願意便宜一萬元。」 莫怪徐亦知敢仔細數算自己的戰績,因為魔鬼就在細節裡,這份細膩及不懈的堅持,與他的家庭背景及「夜市人生」有很深的關聯。 「我父親是軍人,母親是教官,從小受的是軍事教育。」徐亦知兒時零用錢不多,看著同學吃雞排,他只捨得吃營養口糧,還被同學嘲笑。「我國二就去北投上享餐廳打工,之後又去吉野家和晶華酒店工作,一心想賺錢。」餐飲業的工作,讓內向的他變得比較敢開口說話。 國中畢業時,父母原本要他念軍校,「我覺得理平頭好醜,沒辦法接受。」最後,唸了父母心中第二志願電機系,「從五專到插大,念了七年還是沒FU。」徐亦知發覺,那不是他想要的。 徐亦知服完兵役後,二十 一歲便開始工作,做過鐵板燒師傅、電子品管人員和刷卡機維修師,但都看不到「錢途」,他決定先來擺地攤。 為何賣起女孩的飾品?「我的姊妹都喜歡買小飾品,而且警察來,皮箱合起來就能落跑。」徐亦知在台北後火車站批完貨,先到師大、公館擺攤,傍晚去忠孝東路擺兩小時,最後在敦南誠品前賣到半夜兩點。
太太挑款 純銀不過敏
徐亦知也拿熱熔膠黏鈕釦自製耳環,「鈕釦飾品走紅後,大家都會用熱熔膠啊!」他無奈地換跑道,拿出擺攤積蓄,飛去韓國、巴黎等地跑單幫,在台北後火車站開批發店,「我錯估市場,我的進貨成本二、三百元,是大陸貨的四倍,批發價比其他店還貴。」收支勉強打平,等於「做白工」,一年後只好收店,重新擺攤。 「固定擺攤的好處,就是讓客人找得到。」徐亦知擺出心得,「攤位前沒人,就僱工讀生假裝顧客吸引人潮。」某回擺攤,認識了當時念大一的太太趙宇葶,她第一次光顧就買了二千多元。 交往一年後,長輩們開始關心這對相差八歲的情侶。徐亦知父母覺得擺地攤會讓親戚看不起,軍人出身的女友父親,更期待未來女婿有份「長久穩定」的工作。為此,他一口氣收掉六個地攤,再度開店。 這次徐亦知不再貿然行動,「敦南門市的位置,是我之前攤位的正對面,客源和人潮有多少,我至少觀察兩年。」他先花六十萬元租一半店面,當年賺了二百多萬元後,才租下整間店面。 經兩人討論,決定要打出品牌,「商品不能從淘寶等便宜管道進貨,我們找來設計團隊,但人力成本過高,半年後放棄,改看歐美雜誌跟風,也不受歡迎。」
系統化APP 掌庫存客數
後來,徐亦知找到韓國伙伴提供當季飾品打樣,由趙宇葶選出適合款式,交給韓國及台灣的工廠代工。「有些女生對金屬過敏,我們的飾品都是925純銀,對於沒穿耳洞的客人,也能當場改成耳夾式」。生意日益上軌道,兩人才結婚。 「開分店後,有客戶發現,兩家門市相同商品售價不一,開到第三店時,庫存超過五千萬(按售價計算),數字讓我們嚇到。」徐亦知苦笑說,每家店至少有五千個品項,他只好一一將商品打上標籤、編號,過程很費工,但現在透過APP庫存管理,商品受不受歡迎,一目瞭然。 現在,假期飾品每個月推出八十件新品,「太太喜歡研究時尚流行,邊看還說要邊敗家做參考,我也只能讓她買。」像今年歐美流行海洋風,徐亦知已搶先推出貝殼系列飾品。 常客陳小姐覺得飾品選擇多樣化,而且不用擔心過敏是最大的優點;奇拉飾品則認為自己的商品價格區間較廣,主打的客層也不盡相同。 五年前,徐亦知進軍電商,「我們一年售出一百二十萬件飾品,電商雖然占六成,但每月臉書廣告費三百萬元,加上倉儲物流人事費,淨利其實不到一成,但徐亦知還是要上臉書打廣告,因為他們在彰化、雲林及東部沒有店面。 為什麼電商賺輸店面還要做?《經理人雜誌》講師蘇書平表示,電商藉由廣告吸引網路上的過路客,又能增加點閱率,所以商家才會願意投入。 「內化和優化都很重要」,徐亦知打算開到三十家門市就停止,另外和台灣設計師合作開發高單價的副牌,「希望假期飾品成為讓台灣驕傲的品牌!台灣千元以下的『輕珠寶』市場,至少每年有十億元產值,我們只占三成,還有進步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