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ENZ GLC 200 Coupe 後輪驅動照殺
當對手BMW X4 iDrive 20i以新款的優勢吸走不少車主時,台灣賓士則推出更便宜的GLC 200 Coupe應戰,德系兩大品牌在中型跨界休旅的入門車市場,再次短兵相接。值得一提的是,GLC 200 Coupe雖然將傳動方式由四驅改為後驅,上路的表現卻毫不遜色。
三年前賓士GLC Coupe運動跑旅在台灣首次亮相時,絕美的斜背外型,頓時成了跨界休旅的新寵,當時BMW第二代X4尚未引進台灣,光是兩款四驅版的GLC 250 Coupe就賣到缺車。 去年夏天第二代X4正式在台發表後,入門的X4 iDrive 20i以更新的車型和更便宜的售價,擄獲不少豪華車主的芳心,逼得台灣賓士決定在後年下一代GLC Coupe引進台灣之前,搶先以GLC 200 Coupe應戰。 嚴格說來,這場兩大豪華品牌的中型跨界休旅之爭,為了搶入門這塊市場,愈打價格愈親民,相對也犧牲部分配備。以GLC 200 Coupe為例,訂價整整比高一階的同車系便宜二十萬元,但傳動方式從四驅改為後驅,並少了LED智慧型頭燈、鑽石型水箱護罩、十九吋輪圈等配備。
入門車款 豪華不變
從外觀來看,GLC 200 Coupe與之前發表的GLC 200休旅相比,除了斜背外型更凸顯運動化特質,車頭的水箱護罩從雙柵改為單柵,其他並無明顯的差異。內裝方面,儘管GLC 200 Coupe定位為入門車款,車室的用料質感都屬上乘,尤其是中控台大面積的鋼琴烤漆面板,一看就是豪華指標。 此外,GLC 200 Coupe中控台的五.五吋彩色螢幕,雖然能夠顯示行車資訊,受限搭配的音響屬較低階的Audio 20系統,無法支援原廠衛星導航,只能透過Android Auto或者Apple Carplay與手機連結使用Google Map。不過,根據本刊記者的經驗,Google Map算是目前最好用的導航系統,甚至比許多車廠配備的系統還要精準。 其他如倒車顯影、盲點輔助、車道維持輔助、駕駛注意力輔助、主動防撞輔助等配備,GLC 200 Coup都列為標配。 動力方面,GLC 200 Coupe與GLC 250 Coupe最大的改變,在於動力從二一一匹馬力降到一八四匹馬力;扭力則從三五.七公斤米降至三十.六公斤米;傳動系統也由四輪傳動改為後輪驅動。
九段變速 換檔綿密
四輪傳動很重要嗎?為了瞭解實際的感受,本刊記者試駕的路線,特別選擇從台北市區經建國高架道路、高速公路、陽金公路再開到淡金公路,一路上各種狀況都有。 後驅的GLC 200 Coupe只有在北海岸的淺灘上「玩沙」時,稍感吃力,以及在起伏的陽金公路遇到大彎會轉向過度;回到平面道路後,就與過去試駕GLC 250 Coupe類似,甚至起步更靈巧些。 消費者或許應該將考量的重點放在「會不會開車去越野?」如果不會的話,那二十萬元的差價,反而可以讓你在內裝、外觀上有更多著墨。 值得一提的是,變速箱的反應令本刊記者讚賞。搭配的九前速變速箱換檔綿密細緻,中段以後的加速表現極為順暢,如果再將駕駛模式切換到Sport模式,油門反應變得更靈敏,時速拉高後隨之而來的貼背感,讓人熱血沸騰,完全忘了這是一部休旅車。 無論是動力、油耗表現,GLC 200 Coupe剛好都優於X4 xDrive 20i一點點,設定上似乎完全鎖定對手,價格又足足便宜十五萬元,剩下的就是消費者對品牌形象和新舊世代間的抉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