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區塊鏈獨角獸強勢崛起
數位貨幣大戰
![美國總統 川普臉書創辦人 祖克柏 大陸領導人 習近平奧丁丁創辦人 王俊凱 image](https://pad.chinatimes.com/NewsSource/ClipXML/KING/292/img/KA0292U0180.jpg)
「區塊鏈」被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定調為國家發展政策後,人民銀行隨即預告「DCEP」數位人民幣近期上路,因此「CBDC」中央銀行數位貨幣(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是否將爆發世界貨幣戰爭,成為各國央行熱議焦點。 雖然台灣中央銀行因應「CBDC」僅成立一個研究小組,落後大陸至少3年,不過,在數位貨幣的底層技術面,台灣卻出了一個全球區塊鏈翹楚「奧丁丁」,區塊鏈技術達到最高等級4.0,目前更已應用在東部稻米與全台民宿飯店,還受邀遠赴杜拜協助區塊鏈基礎建設,業務遍及亞洲與美洲。打算募資10億美元在美國納斯達克掛牌的奧丁丁,被視為台灣「獨角獸」!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月前在第十八次集體學習時提到「把區塊鏈作為自主創新的突破口」,隔天全國人大常委會就通過《密碼法》(規範區塊鏈底層加密技術);大陸國際經濟交流中心(CCIEE)副主席黃奇帆則在上海外灘金融峰會演講時表示,數位人民幣DCEP將帶來四個金融改革,包括「顛覆全球個人支付方式」、「重塑貿易清結算體系」、「改革全球貨幣發行機制」及「提高產業鏈運營效率」,流露人民幣將與美元競爭全球貨幣霸主的野心。
分散式帳本 加密保障
對於DCEP最敏感的人,莫過於臉書執行長祖克柏。他日前在美國眾議院的要求下出席聽證會,正面回應眾議院對臉書主導的Libra數位貨幣的諸多質疑:「如果不做Libra數位貨幣,那大陸的DCEP將會做!」直指DCEP可能會引起世界貨幣戰爭。 Libra設立的初衷,是為了讓沒有銀行帳戶的十七億人口,不必再負擔龐大的轉帳費用。臉書有二十多億用戶(約占全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一旦讓臉書主導Libra,意味著一家不受各國央行監管的「超級中央銀行」將誕生,美元恐將失去世界貨幣主導地位,恐怖份子或犯罪分子更可以避開各國司法機關監控,利用Libra進行洗錢或黑市交易,因此美國眾議院才會高度關注Libra。 雖然沒人知道世界貨幣戰爭將會怎麼打,不過大陸將區塊鏈列為國策後,市場立即有反應,例如比特幣暴衝百分之四十,是比特幣突破五千美元後的單日最大漲幅;無論是Libra、CBDC或DCEP,都與目前最夯的「區塊鏈(BlockChain)」應用有關。 資策會資深產業分析師李震華博士指出,「區塊鏈看似虛擬,但它就像九○年代剛開始的網際網路一樣,是最底層的技術,這是在二○○八年由中本聰發表的《比特幣白皮書》中提取出來的概念。」 李震華解釋,區塊鏈就是很多個區塊串聯成一個很大的鏈,在金融應用上稱為「分散式帳本」,實際上是一種紀錄資料的方式,第一個特點就是「去中心化」,意即每個人共同維護並更新同一本帳本,沒有中心伺服器管理。 區塊鏈的第二個特點是「不可篡改」,資料一旦被紀錄上區塊鏈,就不能被刪除,若要更改只能在下一個區塊註明,所有動作全都會被紀錄下來;第三個特點是「匿名性」,參與者以一組數字與英文名稱加入,只要自己不透露,就沒人知道身份。
產業議題夯 類股受惠
「區塊鏈看似虛擬,背後仍需要實體的運算技術。」李震華說,包括晶圓代工、主機板和顯示卡,甚至散熱模組的類股,都與區塊鏈有相當關係,像是大陸將區塊鏈列為國家發展重點後,撼訊、映泰等類股都直奔漲停;專攻比特幣挖礦機的「比特大陸」,隨即也向台積電採購六十萬片挖礦晶片,挹注台積電營收;挖礦機因須長時間高速運算,專攻散熱模組的曜越、雙鴻也紛紛受益。 資深證券分析師李全順認為,台灣股市沒有真正的區塊鏈族群,相關產業都是以硬體為主的個股,像是台積電代工挖礦機晶片,技嘉和微星是高階繪圖卡大廠,華擎、撼訊是板卡代工,這些都可以算是廣義區塊鏈的相關個股。 然而,區塊鍵就是虛擬貨幣嗎?並非如此。區塊鏈在過去十年間,已發展到4.0。1.0用於虛擬貨幣支付、2.0用在智能合約、3.0用於物聯網,而4.0開始有跨鏈與數字經濟生態功能,可用在娛樂、銀行、旅遊及遊戲等民生消費。 實際上,台灣已有企業使用區塊鏈,例如二○一七年間,明台產物保險透過中華電信,將區塊鏈應用在旅遊不便險上。技術經理蘇賜安解釋,民眾買進旅遊不便險後,後台的區塊鏈會建立智能合約,班機一延誤,保戶就會收到手機簡訊通知,「只要上傳登機證等證明,兩天即獲得理賠,以往則需要七天。」、「儘管初期建置成本要數百萬元,但客戶滿意度高,保戶因此提升七成。」 另一位技術經理周博信說,「下一步的應用是直接與航空公司聯繫,確認班機延誤就直接理賠,保戶不需提出登機證就能收到理賠金。」
應用層面廣 技術領先
識富天使會創辦人劉文帥則認為,區塊鏈雖無法取代網際網路,但有使用區塊鏈的新創方案,是可以評估投資與否的指標之一,「台灣區塊鏈產業應用的推手,就屬『奧丁丁』,簡直是傳教士等級!」 總部設在新北市新店區的「奧丁丁」,創辦人兼CEO是十年前自美國矽谷回台創業的王俊凱,「挖礦機時代過去了,區塊鏈應用廣泛,已是軟體產業。『奧丁丁』是全球區塊鏈翹楚,有許多專利技術,美、日、韓還追不上我們。」 奧丁丁陸續吸引馬來西亞Midana Capital及日本SBI集團投資超過千萬美元,除在馬來西亞、美國、日本及泰國設立分公司,也受杜拜皇室邀請建置區塊鏈基礎建設,例如阿聯酋航空的機票訂票系統。奧丁丁已計畫在納斯達克IPO(掛牌上市),融資目標十億美元,為投資銀行界人士眼中的「獨角獸」。 目前,奧丁丁已商轉的區塊鏈技術,有食品溯源平台及旅宿管理系統服務等,服務對象包括豬肉、海鮮與有機稻農等廠商,就連七十年老字號新芳園醬油都加入使用;另運用以太坊智能合約技術,串聯線上各大訂房平台Agoda、Expedia、Booking.com、Hotels.com與攜程等旅宿管理系統,已有近千家飯店、民宿及背包客棧等合作夥伴。 本刊記者十一月六日前往台東池上,訪問第一個採用區塊鏈做食品履歷的有機稻農「禾穀坊」,除了田埂上有太陽能發電的自架微氣象站,田裡還埋設了感應器,每兩小時上傳測得雨量、日照及紫外線、溫度與溼度等數據。「每天的數字不能作假,還要拍照上傳,紀錄現場。區塊鏈解決混米的問題,也提高了產值。」青農魏瑞廷笑說,區塊鏈是他賣米到全世界的利器。
多平台資訊 即時整合
魏瑞廷在中興大學讀森林所博士班時中斷學業,返鄉在媽媽租的十公頃稻田,與父親一同栽種有機稻米,並以「RICE VALLEY米之谷」為外銷品牌在亞馬遜上架(一包二九.九五美元,約新台幣八百六十四元)。他一開始只賣出六包米,後來放上臉書銷售,被王俊凱看上,而有了今天的改變。 「只要雲端不滅,種稻技術可以透過區塊鏈的食品溯源平台代代流傳,甚至可以讓更多人一起改良種稻技術。」、「消費者掃描包裝上的QRcode看到生產歷程的同時,我也可以知道我們家的米賣到哪裡去。」魏瑞廷表示。 禾穀坊的一包米二公斤,已賣到南加州五百包、香港兩千包,就連梵諦岡教宗也吃過。魏瑞廷以奧丁丁區塊鏈賣米的故事,打動附近種茶、小米或紅藜等七、八十位小農,共約五百公頃田地,也要跟奧丁丁合作。 魏瑞廷還拉著本刊記者採訪另一個區塊鏈同好「旭語民宿」。旭語民宿成立一年,是一棟有電梯的四層樓民宿,初期與Booking.com及Hotels.com合作,「五間房就搞得我們很緊張,聽同業說,會手忙腳亂到超賣,得緊急向同業調房間,碰到旺季一房難求,只能向客人道歉,怕被寫負評。」負責人李曉旭說。 採用奧丁丁區塊鏈後,「這套旅宿管理系統會自動抓取每個訂房平台上的訂單,隨時整理房間數,透過手機可看到後台訂房資訊,就像一套財務管理系統,月費數百元,一年一萬多,幫我省下許多管理時間,讓我這個民宿菜鳥更上手。」李曉旭表示。 讓李曉旭最開心的是,一般訂房系統採月結制,半個月到一個月後才能拿到房錢,採用奧丁丁區塊鏈後,「隔月初就會把款項直接匯款到戶頭。」看來,區塊鏈所帶動的商機,確實讓人無法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