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5報導:蔡碧月 攝影:宋岱融 圖片:中國時報系、何正良提供 設

萌經濟當道 吉祥物與它們的產地

image
何正良帶領仲威文創跨入吉祥物人偶市場,從公視的「仙仙」到麗寶樂園的「POPA老爹」,都是團隊的得意作品。
可愛的「郵政寶寶」也是仲威文創代工生產。
仲威文創小檔案創立於1996年  總經理 何正良  董事長 吳美玲以文具禮品起家,設計生產記事本、文件匣、藝術擺飾品與吉祥物人偶公仔,旗下有「百年好盒」、「盒盒器器」、「正威皮件」、「我形偶塑」、「唯獨有偶」等10大品牌,年收逾3千萬元。
仲威文創設計的高雄世運文具紀念品,以及斯伯汀牛皮筆記本文具。
何正良昔日的文具工廠毀於風災,卻成為他轉型文創的契機。
2015年,高雄城市吉祥物PK戰中,贏得冠軍的「高通通」,正是仲威文創生產。
「熊本熊」誕生不到10年,不僅紅遍日本,甚至紅到台灣來。
吉祥物人偶製作流程確認比例並繪製三視圖。挑選布料及顏色。以保麗龍或EVA材質進行立體雕塑。替雕塑完成的頭部縫上布料。吉祥物人偶完成!圖為立委陳亭妃的「妃妃姐姐」人偶。(翻攝自陳亭妃臉書)
車縫師們從時裝裁縫跨入人偶製作,初期先做自家公司的人偶當練習。
充氣型絨毛氣偶變身!著裝開始!操偶師進入人偶內,穿好人偶裝。絨毛氣偶不用時,可收入一般大小的背包內。瞬間充氣!操偶師打開內藏的鼓風機,2分鐘內即完成充氣。圖為麗寶樂園的「POPA老爹」。
採訪側記採訪當天,何正良原本在台北有場重要會議,他讓太太吳美玲代表出席,「以前太太會怕,現在獨當一面沒問題!」對於經營管理,何正良強調,充實自我很重要,他38歲時參加青創社團交朋友,看到別人是碩、博士,只有高苑工商學歷的他覺得自卑,於是先讀專科,再攻讀高雄大學亞太工商管理學系產碩專班,建立自信的同時,也對事業轉型有幫助,因此還逼太太去上課。「當時一個上市櫃公司的夫人問我,只看到你來社團交流學習,請問夫人是做什麼的?我說她安內、管行政,對方聽了直搖頭,她認為太太也應該參加社團、企業交流、多上課充電,這樣夫妻的共通語言會更多。」仲威文創過去打天下時,是由何正良負責寫企畫和談業務,現在多了太太助陣,何正良開心地說,「以前她只想在穩定中幫夫,不知道自己的能力可能超過我,後來她取得行銷碩士學位,也能寫企畫書、單槍匹馬談生意了,可見充電是很重要的。」事業升級靠充電

萌經濟當道!無論民間企業、公家機關,甚至政治人物,都流行打造吉祥物代言人,製造親和形象。但你知道吉祥物是怎麼做的嗎?位於高雄的「仲威文化創意有限公司」(仲威文創),是吉祥物的生產先驅,九年前在同業不看好之下,全心投入市場開發,從「郵政寶寶」到「台灣喔熊」等,迄今已代工生產上千款吉祥物,年收超過三千萬元。

走進高雄舊市區中正路的一棟大樓,門一開,就是由郵政寶寶領軍的吉祥物列隊迎賓,一整層樓大大小小的公仔人偶,令人忍不住驚呼「好可愛喔!」這裡就是專門設計與生產吉祥物的仲威文創。

文具起家 轉攻文創

「我們做過幾千隻吉祥物人偶,像『台灣喔熊』、人氣插畫『白白日記』的『白白』和高雄農業代言人『高通通』等,客戶從公家機關到民間企業遍及全台;材質上無論是絨毛填充娃娃、塑膠小公仔、玻璃纖維大公仔,或是靠操偶師裝扮的吉祥物人偶,我們都有能力設計生產。」今年五十三歲的仲威文創創辦人何正良詳細介紹著,「此外,近年選舉流行用吉祥物搶人氣,我們的最新作品是立法委員陳亭妃的卡通人偶。」 成立於一九九六年的仲威文創,以文具禮品起家,會跨入吉祥物市場,是意外也是賭注。 「二十多年前,我們夫妻以二十萬元創業,一開始接單發包生產記事本、文件匣與禮盒等,後來貸款頂下朋友的工廠,訂單從幾千元穩定成長到幾百萬元。」沒想到二○一○年遇上凡那比風災,文具工廠毀於淹水,損失三百多萬元。當時在讀產碩專班的何正良,一度掙扎要轉行還是重新設廠。「經過考慮後,決定不要再做OEM(代工生產),改走ODM(設計發包)。從此跨入文創,轉攻企業品牌識別設計,並替客戶量身訂作文創產品,像是全運會紀念品和總統蔡英文音樂會伴手禮等。」何正良說。 就在那時,何正良受一位品牌設計師的請託,幫忙找生產吉祥物人偶的工廠,他才發現這塊市場。「吉祥物就是各行各業的卡通代言人,有親和力又好記,當迪士尼替米老鼠蓋城堡,創造無限商機時,台灣的吉祥物還侷限在替運動會和球賽開場暖身,萌經濟尚未起飛,因此大有可為。」

作品奪冠 訂單大增

何正良口中大有可為的萌經濟,在同業眼中並不值錢,認為全台一個月頂多只有三十隻吉祥物人偶訂單,塞牙縫都不夠。但何正良想:「這三十隻都給他們做,我自己另外創造三十隻訂單!」 決心投入的初期,何正良一邊接設計師代工,一邊向原有客戶推銷吉祥物概念,接單後採委外發包,卻發現人偶品質難掌控,利潤也不好,因此他自行成立設計生產室,並入股人偶製作工廠。「光人才就找很久,像我們的三位車縫師傅,以前是做時裝的高手,但都沒做過吉祥物,我花五十萬元買來機器和面料,讓她們放手去研究和設計,試做七隻之後,品質合格了,我才敢接單。」人偶製作工廠的經營者則是一對年輕的兄弟,技術很好但生意不穩定,「我提議由我接單,讓他們安心生產,雙方一起打拚,把人才留在南部。」 過沒多久,日本地方政府利用吉祥物推動觀光的風潮吹來台灣。二○一○年,吉祥物中的超級巨星「熊本熊」誕生,每年替熊本縣帶來好幾百億元的觀光收入,兩、三年後台灣掀起仿效潮,證明何正良的眼光沒錯。「在二○一五年高雄城市吉祥物PK戰中,贏得冠軍『大萌主』的農業局吉祥物高通通,就是我們做的。從此我們在業界的知名度和訂單都大增!」何正良說。 然而,全台生產吉祥物的廠商有三、四十家,有同行以一隻八、九千元低價搶單,而仲威文創的一隻吉祥物人偶,造價最少三萬元起跳,風光的背後也有著不為人知的挑戰。何正良說:「曾有客戶訂製三、四萬元的吉祥物人偶,抱怨怎麼沒有一隻幾十萬元的迪士尼人偶那樣的工藝品質?價格和價值永遠無法劃上等號,因此,我們才在總公司規劃一整層樓的吉祥物展示室。」

技術優質 服務到位

何正良帶領本刊記者參觀展示室,在使用保麗龍或EVA鞋底材質當骨架的傳統吉祥物人偶中,他認為最漂亮的當屬公共電視台的「閻小妹仙仙」,作工細膩,活動方便;最可惜的則是台灣歷史博物館的「嘟嘟」,「原稿把它的腿畫得太短,按圖生產後,發現操偶師很難行走。有些客戶的插畫只考慮可不可愛,卻沒想過眼睛太小,會影響操偶師看路,嘴巴太小,操偶師沒辦法呼吸,這些都要再溝通,或用技術克服。」 「現在的主流是像郵政寶寶這種充氣型絨毛氣偶,不靠保麗龍或EVA當骨架,全靠布料的立體剪裁。操偶師鑽進去以後,打開裡面的鼓風機,不到兩分鐘就完成充氣膨脹,不用時可以收進小包包,輕盈、好攜帶,又省運費,但需要較高的製作技巧。」何正良進一步介紹近年才有的絨毛氣偶。 何正良接著解釋,2D插畫要變3D人偶並不容易,「我們堅持品質,最大的成就感是讓客戶讚美我們的成品比原設計圖還漂亮,而不是只做到七八分像。此外,出貨後提供一年保固以及維修清潔服務,不讓吉祥物變成孤兒,也是我們的優勢。」 二○一○年的轉型決定,讓何正良的品牌拓展出新天地,「年輕時接單是賺代工財,淨利最多五%,現在是賺品牌設計財,淨利破十%。」何正良表示,仲威文創一年營收達三千萬元,旗下十個品牌營收與母公司分開,專攻吉祥物人偶的品牌「我形偶塑」平均單月營收九十萬元,最好時可達三百萬元;出產玻璃纖維大公仔的「唯偶獨尊」淡季月營收四十萬元,耶誕節和過年旺季可達百萬元。此外,提供客製精緻禮盒的「百年好盒」,與可少量訂製的皮夾活頁日誌「正威皮件」等品牌,也都有不錯的收益。

開展市場 瞄準海外

當年帶領何正良進入吉祥物市場的中華民國美術設計協會理事長林國慶回憶:「早年想做吉祥物,只能找家庭工廠,品質不容易控管,也無法量產。我有些客戶像是高雄捷運等公家機關與大企業,在發包做吉祥物時,都遇到不少問題。」 當時林國慶找上何正良幫忙,並建議他開發這塊市場,「他(何正良)後來真的不顧一切投入,無論3D建模、材質運用與生產工法,都建立了自己的優勢,如今仲威文創成為吉祥物製作的領導者,確實不是一件僥倖的事。」 在萌經濟當道的時代,吉祥物人偶從運動會代言人,到公家機關、民間企業、公共藝術、活動展演、店面開幕,甚至政治人物拚選舉,都能派上用場。「現在一個月吉祥物訂單早就超過三十隻,這塊市場沒有那麼小,還有很多未開發的地方,海外是我們下一個目標。」面對未來發展,何正良十分樂觀,期盼能拚出下一個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