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9報導:李承值 攝影:王永泰 圖片:中國時報系設計:王

清水祖師 祈雨施藥佑移民

先民暗槓神像建廟

image
每年「三峽長福巖祖師廟」舉辦神豬競賽,總是吸引許多民眾共襄盛舉,祈求好彩頭,是當地的宗教盛事。
相傳二戰期間,許多年輕人赴南洋打仗時,隨身帶著「三峽長福巖祖師廟」的「香火袋」,最後平安歸來,因此該廟成為當地信仰中心。
「三峽長福巖祖師廟」由台灣知名藝術家李梅樹主導修建,廟內石柱出自國寶級匠師之手,做工非常精細。
福建安溪是重要的茶鄉,也是烏龍茶、鐵觀音的發源地,據傳清水祖師時常為當地茶農祈雨。
「三峽長福巖祖師廟」總務組長劉金達表示,由於該廟非常靈驗,即便疫情當前,也常有民眾於清晨4、5點來參拜。
福建「清水巖」建於北宋年間,且有茫茫霧海繚繞,宛如仙境,相傳「三峽長福巖祖師廟」裡的清水祖師神像,是從此處「偷請」而來。
大台北 3 大祖師廟艋舺清水巖興建於1787年,是電影《艋舺》的拍攝場景,演員們在清水巖內及附近演出械鬥橋段。淡水清水巖建於1937年,每年清水祖師得道日,都會舉行「淡水大拜拜」的遶境活動,祈求當地居民健康。瑞芳龍巌宮1957年建造而成,在清水祖師聖誕日、得道日皆有慶典,為瑞芳重要信仰中心。

每年農曆5月初6(今年國曆6月26日)是「清水祖師」的得道日,台灣南北各地的祖師廟,皆會舉行祭祀活動,祈求當地居民健康平安。儘管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許多祭祀活動取消,但在民眾心中,清水祖師依然是「最佳守護神」。 清水祖師俗稱「祖師公」,又稱「蓬萊祖師」、「烏面祖師」,擅於祈雨施藥,早期先民從大陸帶著祂的「香火」到台灣、新加坡和東南亞等地,進行分靈供奉,形成信眾達上億人的信仰圈,其中,台灣「三峽長福巖祖師廟」的清水祖師神像,竟是先民暗槓來的!

據傳,清水祖師是宋朝得道高僧,俗名為「陳昭應」,從小即出家為僧,法號「普足」,年長後四處雲遊至福建安溪「蓬萊山」,因該處山明水秀,適合定居修行,清水祖師便決定建庵,並命名為「清水庵」,這就是清水祖師名號的由來。

風骨獲贊 屢被加封

由於安溪地處高山,居民以種茶維生,每逢大旱,就會影響生計,讓人民苦不堪言。傳聞清水祖師來到安溪建庵後,常幫當地居民祝禱祈雨,這在農業時代對人民而言,是極為重要的「天助」,清水祖師因此有信仰者供養跟隨。 除了祈雨外,傳說清水祖師也深諳醫術藥理,由於福建地方多山,山林氣候溼熱,民眾易染病,又因交通不便,藥石難求,清水祖師遂常出手為病患「對症下藥」,更受當地居民愛戴。 濟世救人的清水祖師,在六十五歲圓寂前,交代弟子簡單處理後事,不得宣揚,高尚風骨反而廣為流傳閩南地區。後來,清水祖師還在明、清時期屢屢顯靈,幫助眾生躲天災、求降雨,得歷代皇帝多次「封神」,隨著愈來愈多的信眾移民,神威遠播於台灣、新加坡等地。

與妖鬥法 收作部將

早期先民從大陸帶著清水祖師的「香火」來台,每年農曆春節,再回到福建祭拜。由於兩地往返十分不便,先民想在台灣蓋一座清水祖師廟,卻苦無神像,竟展開一場「盜神」計畫,趁著某年春節回安溪祭拜時,在凌晨時分「偷請」一尊清水祖師神像直奔回台,後來興建了「大台北四大祖師廟」之一的「三峽長福巖祖師廟」,直到數十年後,廟方才又返回安溪「自首」,解開「神像消失」之謎。 如今走進「三峽長福巖祖師廟」裡,可見到神壇上的清水祖師,頂著一張招牌「黑臉」,該廟總務組長劉金達解釋,清水祖師在清水庵修行時,曾有四大鬼怪上門搶奪這塊風水寶地,秉持著佛心的祂,打算留鬼怪一條生路,於是轉往一處山洞暫歇,豈料鬼怪竟往洞口放火,想燒死祂,但這把惡火只是將清水祖師燻成「烏面」,其他地方則毫髮無損,在兩方鬥法之下,最後祂降服了這些惡鬼,並收為座下張、黃、蘇、李四大部將。 「宗教聯盟」主席朱武獻表示,台灣道教神明很多,清水祖師只是其中神衹之一,但祂成道的過程,有別於遠古時期的《封神榜》角色,並非生來就具有神法,而是靠著出家修行有成,救苦救難得到人民尊敬,圓寂後升入天道,變成神仙,「這對一般百姓來說,是一個向善、成道的真實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