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5報導:李蕙璇、柳名耕 攝影:黃威彬、王永泰、宋岱融 圖片:中

遭四大寇拖累 台灣紡織慘業加速淘汰

image
疫情期間,許多紡織廠加入防護衣生產線,但防疫產品無法當成長久的營收來源。圖為如興的柬埔寨廠。(如興提供)
英國王妃梅根多次穿著J.CREW品牌服裝出席正式場合,讓J.CREW聲名大噪,但J.CREW仍撐不過疫情而聲請破產。
美國百貨JCPenney宣告破產,直接衝擊台灣紡織業。圖為JCPenney停車場冷清現況。
老牌紡織廠「士品」雖未上市,但年營業額約30億元,這次因國際品牌及通路訂單大減而受拖累。
紡織拓展會祕書長黃偉基表示,希望政府在稅收、薪資與融資3方面幫助紡織產業紓困。
GAP在疫情期間向代工廠如興等提出降價的要求。
南緯將台南染紗廠轉列投資性不動產,股價因而飆漲3倍多。
如興董事長陳仕修與宏大拉鍊、山華企業聯手代工隔離防護衣,彌補疫情期間訂單大減的虧損。
疫情影響下,紡織業受制於國際期貨的棉花廠,也因成本上升,選擇關機、放無薪假。(123RF)
業界人士預估,紡織業寒冬將延到明年中。(123RF)
台灣紡織業眼下另一個困境,是ECFA能否持續。圖為紡織展現場。(翻攝自南緯官網)
前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與前海協會會長陳雲林2010年簽署的ECFA,今年9月恐生變。
註:國華琺瑯、廣立興業皆為宏和董事長黃大功所有,登記負責人為其母親。整理:財經組
「紡織產業對防疫無太大助益,因此之前處於利空,亮點要看下一季,現在看好反彈回升。」國泰證期顧問處經理蔡明翰表示,「5月底個股因籌碼資金戰補漲,但復原速度慢,呈現震盪拉起後往下休整。」台新投顧副總黃文清則說,「上半年因消化庫存、品牌供應量減少,導致訂單能見度低,但受到資金行情利多影響,紡織類股已走出3月時的谷底,股價逐漸調整。」黃文清與蔡明翰都點出,「未來紡織業將『大者恆大』,品牌訂單有挪往紡織大廠的現象,(大廠)下半年的業績可望大幅成長。」

新冠疫情持續肆虐,台灣年產值3,600億元的紡織業陷入寒冬!一位紡織界老闆語出驚人地說:「國際二大服飾品牌『J.CREW』及『GAP』、世界級二大百貨通路『JCPenney』與『KOHL’S』,是衝擊台灣成衣廠的四大寇!」其中J.CREW和JCPenney已聲請破產保護,GAP和KOHL’S陷入營運困難大裁員,而台灣眾多成衣廠都靠這四大品牌吃穿。 一名紡織業大老表示,如果今年9月的ECFA(《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生變,紡織業的下場更難以想像,「到時恐怕會有超過一半的紡織、染整、成衣廠倒閉!」

這波疫情中,一向不作聲的紡織業幾乎被判了死刑。五月間,紡織業盛傳「一艘載滿價值約美金八百萬元(約新台幣二億四千萬元)的台製成衣的貨船,到了美國港口時,竟面臨J.CREW破產、無法收貨的噩耗。」J.CREW是英國哈利王子夫人梅根與美國前總統夫人蜜雪兒歐巴馬等名人的愛牌,因不敵疫情,在五月初聲請破產保護。 「那批貨,最後由專門處理成衣退訂的盤商,以幾近成本的價格接手。」在紡織業界浸淫近三十年的「強哥」透露。 本刊調查,J.CREW的台灣苦主中,有同屬台北市內湖區的四十年老成衣廠「國華琺瑯」及「廣立興業」。 近一、二個月來,紡織業噩耗不斷。除了J.CREW聲請破產保護,另一國際服飾品牌GAP也因現金流告急,宣布裁員三萬人;世界級二大百貨通路JCPenney和KOHL’S則分別解雇十三萬人、數萬員工放無薪假。其中,JCPenney更已聲請破產,六月展開停業特賣。 新北市樹林火車站附近的三十多年老廠「士品」,雖未上市,全球設廠的規模不小,年營收逾三十億元,JCPenney是主要客戶 之一。 「疫情發生時,秋冬季服裝正在銷售,三月到四月則是秋冬季服裝特賣會,因為衣服不是防疫品,各國啟動封鎖下,民眾不會出門買衣服,造成需求急降,庫存品根本銷不出去。」強哥解釋。 一名紡織業老闆說,為了消化庫存,品牌大廠不僅給予代理商八折價格,更不用現金交貨,「甚至借錢給代理商銷貨,希望大家共體時艱。這四大品牌(J.CREW、GAP、JCPenney與KOHL’S)對台灣成衣業衝擊最大!」牛仔褲大王「如興」董事長陳仕修則透露,「GAP希望降價及增加訂單量,如興願意微調接受。」 原來,眾多台灣成衣廠的主要客戶就有這四大品牌,包括未上市的老字號「士品」、 「德式馬」、 「國華琺瑯」、「廣立興業」及上市公司「如興」、 「聚陽」、 「儒鴻」、 「南緯」、「廣越」等,各大廠營運設計中心多設在台灣,生產線則設在大陸、東南亞、南美洲及非洲等地。 本刊調查,新北市、桃園市一帶的長纖、短纖原料織廠,在疫情爆發前,一周七天產能滿載,現在一周只開機二、三天,大小廠都在苦撐。「聚陽」、 「儒鴻」、 「南緯」、「南紡」與「遠東」等紡織大廠,均下修客戶秋冬季訂單至少三至四成。 慘的是,除了下游端,上游端也有問題,「現在棉花成本,遠高於製成棉紗後的售價,若加上人事與運輸等成本,廠商就會虧損。更何況,接單做出來後,根本賣不出去。」強哥透露,目前仍有超過兩千櫃的棉花與棉紗飄在海上,或是卡在各國的港口及海關沒人領。

成衣大廠 秋冬訂單銳減

在台灣成衣廠淪為重災區之際,「如興」、「聚陽」、「南緯」等迅速調整生產線,改為製作口罩、防護衣等,以彌補虧損。 對此,陳仕修表示,早在今年過年時,就觀察到疫情未歇,因此儘管歐美客戶尚未砍單,他仍趕緊添購製作口罩的機具和原料,架起口罩外銷生產線,並與「宏大拉鍊」、「山華企業」等聯手代工生產隔離防護衣,「目前整體產能確實不及以往,仍然要看疫情控制及藥物研發進度,才能判斷下一步。」 「很多生產線員工開玩笑說,做口罩、防護衣的工序,比做女裝和牛仔褲容易,大嘆『回不去了』。」「儘管防疫商品毛利較高,但這不能當成長期營收來源,還是得密切觀察民眾消費力及品牌商營運實績,邊走邊看。」一位紡織廠老闆冷靜地說。 其中,為了「因應全球紡織供應鏈變化調整營運,及受全球新冠肺炎影響,訂單中斷、未來景氣不明」,「南緯」五月十二日更宣布旗下台南染紗廠停產,六月十六日將該廠轉列投資性不動產,市價約十億元至二十億元,股價因而上演驚異奇航,每股從九元多飆上三十七元,市值暴增六十多億元,變身為資產股。

轉攻防疫 無法長期營收

強哥語重心長地表示,「大廠或許撐得過去,但目前越南等地已開始裁員,甚至業內預測,這波紡織寒冬會持續到明年中,到時會有超過一半的紡織、染整、成衣廠倒閉。」近三年來,全台紡織、染整及成衣廠已關掉三百五十五家,目前共五千七百多家。 為此,「紡織拓展會」祕書長黃偉基日前對小英政府提出三大訴求,第一是希望對放無薪假的工廠,給予三個月基本薪資補助;其次是免徵一年企業所得稅、房屋稅、地價稅;另外是融資信用保證上限,從八○%拉高至九五%,且不僅限小企業,營收億元的大廠也能納入。

ECFA續約 掌握存亡關鍵

紡織業困境的重中之重,還有九月十二日將滿十周年的ECFA是否會生變。「大陸的紡織業幾乎都是台灣紡織業帶過去的,台灣已無技術優勢,目前利潤大多抓在三至四%,一旦ECFA中斷,光是關稅成本就足以讓台灣紡織業消失。」強哥說。 ECFA自二○一○年簽訂後,台灣輸往大陸的紡織品等關稅從二○%降為零關稅,這十年來省了約二千二百億元的關稅,受益頗豐。因此,今年ECFA若無法順利達成協議,有業者形容將是「滅命之災」。 「棣邁產業顧問公司」總經理何耀仁觀察,目前紡織業遇到最大的難題,就是正常的商業活動沒有恢復,他直白地說:「大部分紡織和成衣業台商的致命傷,在於命脈多掌握在他人手中,如果能加速轉型,或朝電商的方向前進,或許衝擊能降低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