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萬有找 4K大尺寸電視獵寶指南
疫情期間,宅在家追劇、打遊戲的時間愈來愈長,許多人為了爽度,都想要換一台較大尺寸的電視,大尺寸4K電視順勢「疫」軍突起,成為火紅商品!時下4K電視價格持續下探,一線品牌更出現43吋入門款3萬元有找的低價,不過,如何選購一台適合自己的「居家好夥伴」,可是有撇步的!
由於疫情關係,今年電視新品延遲上市,目前市面上以韓系雙品牌SAMSUNG、LG,和日系SONY、Panasonic為主。前兩家業者都已推出4K電視和新款8K電視,尺寸從四十三吋至八十六吋;SONY主打4K電視,8K和OLED新品要等到下半年;Panasonic 4K新品則有四十三吋、 六十五吋兩種尺寸。 4K與8K電視的價差有多大?若以SAMSUNG六十五吋機種為例,4K機種的Q70T和Q60T,售價分別為五萬九千九百元、四萬九千九百元,六十五吋的8K機種(Q800T)售價則為十三萬九千九百元,4K和8K的價差最高達九萬元。
新機升級優化 別買舊款
除了價差,現在如果搬一台8K電視回家,馬上會面臨「無8K片源、內容」可看的窘境。不過,倘若要購買4K電視,絕對得鎖定今年新品,千萬別買舊機種。知名影音通路「集雅社」三創店店長周帥宏認為,相較於去年的舊機種,今年4K電視新機強化了色彩、對比和色域;電視OS(作業系統)也有優化及更新。 另外,各廠牌總會強調電視內建的「聲音表現」,例如有些4K電視新機支援Dolby Atmos(杜比全景聲)、IMAX Enhanced等音效認證格式,讓音域更寬廣,且立體聲更明顯,但此功能在高階機型比較常見。 「以韓系品牌為例,兩年前主流尺寸是五十五吋,現在則變成六十五吋甚至七十五吋;原因就是大尺寸電視已經降到一般消費者能接受的價位,六十五吋的基本款已降到四萬有找,至於五十五吋入門款則變成三萬有找。」周帥宏進一步以「集雅社」銷售數字為例分析,今年上半年五十五吋、六十五吋、七十五吋的銷售占比,依序為二三%、四○%、二三%,顯見六十五吋最為火紅,「根據我銷售電視的十年經驗,顧客只有後悔買太小,沒有後悔買太大,選對尺寸真的最重要。」
七十五吋機種 降幅最大
周帥宏說,在4K電視中又以七十五吋「降幅」最有感。「大約兩年前,這個尺寸一定超過十萬元,今年大約七萬九千九百元(SAMSUNG TU8000)就能買到;也就是說,七十五吋普及的速度,已快跟上六十五吋和五十五吋。」 相較去年,今年SAMSUNG的4K電視調降約一○%,價格相對更親民。台灣三星電子消費性電子產品事業群副總經理林聖斌則表示,疫情爆發後,消費者的生活型態漸漸改變,待在家中觀看影片、玩遊戲等需求增加,時間也跟著變長,「對大尺寸電視市場產生正面影響。」 近年來例如燦坤、全國電子、Costco、家樂福等主要通路,電視銷售主力也都漸漸邁向大尺寸。 台灣索尼電視產品部主任王源威也說,由於4K HDR(高動態範圍成像,可讓電視畫面的層次更分明、色彩更豐富逼真)技術已臻成熟,包括畫質銳利度、亮度和色彩都有提升,所以近兩年台灣消費者明顯會選擇大尺寸電視。「從前2K(1080p)電視若是近一點觀看,畫面會出現顆粒感,甚至有模糊或殘影情形,容易造成眼部不適。如今4K HDR電視即使近看,也能看到所有細節。」
最佳觀賞距離 迅速縮短
也就是說,過去人眼和電視的「最佳觀賞距離」至少要三公尺左右,現在由於電視解析度大幅提升,只要大約一˙五公尺即可。王源威以SONY電視為例,「七十五吋以上只要一百六十公分即可,六十五吋則需要一百二十公分,五十五吋更只需要一公尺左右。不管是看電影或球賽,都能更加沉浸其中。」 大多數消費者在換購電視時,通常會選擇比原先尺寸「大一點點」的機種,然而,仍有一些消費者覺得大尺寸電視存在「壓迫感」,或是太占客廳空間,其實,現在液晶電視都只有薄薄一片,而且還能壁掛,真的沒有什麼壓迫感和太占空間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