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1報導:薛孟杰 攝影:王永泰 圖片:中國時報系設計:王聖

寶瓶蘊藏無量光 大勢至菩薩 智慧照十方

image
在北投關渡宮裡,大勢至菩薩手持蓮花,頭上天冠有一寶瓶,傳說會釋放接引眾生至極樂世界的智慧光芒。
鍾右業    鍾右業表示,關渡宮的「三聖殿」是由原本的香客大樓改建而成,歡迎香客來此參拜禮佛。
北投關渡宮以奉祀「黑面媽祖」聞名,近期也擴建「三聖殿」,裡頭供奉大勢至菩薩在內的「西方三聖」。
法像多變的大勢至菩薩,除了手持蓮花,也有持玉如意的造型,共同特徵是頭戴「寶瓶天冠」。
關渡宮文化藝術總監陳奕愷指出,傳說大勢至菩薩行走時會撼動十方世界,威勢非凡,故得此名。
「西方三聖」以阿彌陀佛居中,觀世音菩薩與大勢至菩薩分列兩側,隱含悲智雙修、功德圓滿的教義。
大勢至菩薩曾出現在敦煌壁畫中,被視為研究佛教的重要資料,東魏至北齊間亦有人雕製祂的石像。

大乘佛教中,「大勢至菩薩」與「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並列為「西方三聖」。根據佛教經典記載,大勢至菩薩行走時,十方世界都會隨之撼動,令人感受強烈威勢,因此被稱為「大勢至」;其頭上寶瓶蘊藏的「智慧光」能普照世間萬物,助眾生遠離「地獄火途」、「餓鬼刀途」和「畜生血途」的三途之厄,甚至可以得到無上的力量!

在佛教道場或寺廟中,大雄寶殿常供奉三尊莊嚴佛像,由阿彌陀佛居中,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分列左右兩側「脅侍」(侍立在佛的兩側,協助降妖伏魔或渡化眾生)。其中,大勢至菩薩又被稱為「大勢菩薩」、 「大精進菩薩」或「遍吉菩薩」,漢傳佛教多以農曆七月十三日(今年國曆八月三十一日),作為祂的聖誕。

形象多變 接引往生者

台灣民間信仰裡,大勢至菩薩的法像有多種造型,有的手持《貝葉經》(首次以書面集結佛教經、律、論的古印度經典)、有的持玉如意或蓮花,但共同的特徵是頭戴天冠,天冠中有一個寶瓶。 北市北投關渡宮文化藝術總監陳奕愷表示,民眾對大勢至菩薩或許比較陌生,但在佛教世界中,祂絕對是不可或缺的角色,因為寶瓶裡頭蘊藏著無量智慧光,是接引眾生往西方極樂世界的重要能量,早在西元三六六年的敦煌壁畫中,就出現大勢至菩薩接引往生者的圖畫。 此外,據佛教經典《觀無量壽經》記載,大勢至菩薩口中恆唸「阿彌陀佛」,因唸佛修行證果,被漢傳佛教「淨土宗」奉為法界初祖。佛教「淨土宗」相對重視「西方極樂世界」,民眾口誦「阿彌陀佛」時,心中若同時觀想觀世音菩薩及大勢至菩薩,就能悲智雙修,因為觀世音代表「大悲」、大勢至則代表「大智」,功德更圓滿。

佛道融合 現身媽祖廟

關渡宮祕書鍾右業指出,大勢至菩薩雖原屬佛教神明,但台灣民間信仰佛、道、儒的界線並不明顯,因此,除了低調嚴謹的佛教道場供奉大勢至菩薩,普羅大眾常去的媽祖廟和觀音廟,也多會供奉包括大勢至菩薩等「西方三聖」。 鍾右業接著表示,台灣第一本縣志《諸羅縣志》有記載,關渡宮的前身「天妃廟」創於清康熙五十一年(西元一七一二年),是澎湖「天后宮」之後,全台第二座供奉媽祖的廟宇,裡頭鎮廟的「黑面媽祖」神蹟靈驗、盛名遠播。不過,廟裡也有一座莊嚴明亮的「三聖殿」,供奉著「西方三聖」,形成豐富多元的宗教文化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