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店搶當新酒王 品項破千 酒條通崛起揭密
夏末初秋,台灣酒國市場正上演一場煙硝戰,成軍12年的「酒條通」將以32家連鎖門市,一舉超越龍頭「橡木桶」的31家,登上新酒王。本刊在新北市基隆河畔的一間鐵皮屋,找到了從未曝光的酒條通創辦人江偉正,揭開酒條通靠著「差異化」戰勝酒國群雄的祕密!
台灣人一年喝掉八百億元的酒,專賣制取消後,酒市大餅成了各大通路商必爭之地。成軍二十七年的「橡木桶洋酒」以全國三十一家門市、年收二十億元,雄霸龍頭十多載,然這局面近日有了新變化,在雙北擁有二十九間門市的「酒條通」,十月即將再開三家,順利超車。
沒錢唸私校 直接闖江湖
酒條通不打廣告、不辦品酒會,也不和媒體打交道,不到十二年就有望成為「新酒王」,崛起過程十分神祕。本刊記者在新北基隆河畔一棟夾在砂石場和鐵工廠間的鐵皮屋裡,找到了酒條通的四十八歲創辦人江偉正。 「我就是喜歡做生意!」蓄著小平頭的江偉正,以國台語夾雜地自爆創業祕辛,髮色灰白的他,身穿企鵝牌POLO衫,渾身江湖味,「家裡在市場裡擺水果攤,有次媽媽外出收錢,要我顧攤,『柳丁二斤二十五元』,我賣了一斤,媽媽回來問怎麼只收十二元,我說因為沒有五毛錢可找,媽媽說『丟(對)!母湯占人客便宜。』」完成人生第一筆生意的江偉正,當時才國小二年級,覺得做生意很好玩。 「我高職考上私校,但沒錢讀。」不愛讀書的江偉正,於是直接闖蕩社會,擺過地攤也賣過電視。因為愛喝酒,退伍後跑到「麒麟啤酒」當業務,結了婚,「我太太當年在高峰百貨、大潤發當過十多年的採購。」江偉正望著陪同受訪的賢內助余奇姝,眼神有愛,「最初我們和大舅子夫婦,投了三百萬元,在新北市汐止一起開「樟樹商行」,(後改名酒條通汐止中興店),有點像現在的『菸專』(菸酒專賣店),由於我們兩對夫妻都有正職,所以輪流顧店。」 後來江偉正離開麒麟啤酒,自己出來開了第二家店,店面一分為二,一邊當倉庫做批發,另一邊做零售,「那時就在想,如果將來要走連鎖店,夫妻倆就必須全力以赴。」開到第四家店時,余奇姝也辭掉工作,夫妻倆齊心打拚。
重金聘專人 出國覓好酒
「我在麒麟啤酒七年中,學到最重要的事就是『差異化』,一生受用無窮。」江偉正說,當時易開罐啤酒是台啤、海尼根、百威等品牌的天下,麒麟啤酒根本打不進去,後來麒麟啤酒引進生啤酒機,反而在酒吧和啤酒屋打出另一片天空。 因此,二○○九年,江偉正砸下三千五百萬元成立「酒條通」時,就決定賣別人沒有的酒,「若跟其他同業一樣,都向國內代理商進貨,最後就是拚價格。但只有我們有賣,就是差異化!」 於是,江偉正請人在國外四處訪購各種好酒,並承租倉庫,等到湊足一個貨櫃再進口來台,首位身負重任的「獵酒師」,正是親弟弟江偉立,「當時,弟弟常和國外有生意往來,又對酒相當有研究,是最適合的人選。」 江偉正透露,他選酒只有很簡單的二個原則,一是台灣沒人代理,且品質好、價格又合理;二是台灣有廠商代理,但沒引進的酒款,「例如威士忌,台灣市面以蘇格蘭為主,我就賣愛爾蘭及美國波本威士忌。」 「至於紅酒,一般大酒商多主打知名酒莊的產品,像是法國波爾多五大酒莊,我就專挑五大酒莊的『隔壁小酒莊』,因為兩者地理位置相近,氣候土壤條件相似,葡萄品種和釀製方法相同,品質必然不會差太多,價格卻可能差好幾倍。」 江偉正不一樣的選酒路數,果然讓酒條通業績大好,好到完全自行進口葡萄酒,每次都一口氣進好幾個貨櫃,「從生產國進口後,直接銷售到顧客手上,不經過其他剝削,我只賺我該有的利潤。」他十分自豪這套「垂直整合行銷」,完全擺脫過去菸專向代理商進貨的方式;或許基於念舊,唯獨麒麟啤酒至今仍向老東家進貨。
定價好佛心 同業給負評
「酒條通的定價策略,是以進貨成本加上固定的比率(利潤)作為售價,不會參考市面行情。」本刊記者好奇地問,「合理利潤是多少?」江偉正沒給數字,僅透露:「我們進口過一批某品牌的蘇格蘭威士忌,市價約一千四百元,我的進價是五百元,大可賣到八百元或九百元,但我定價六百五十元。」 江偉正接著表示,「讓消費者可以用最低廉的價格買到好酒,如果做得對,全台灣的消費者都會支持我們。」然而,這套「佛心」定價策略,卻讓江偉正在洋酒商圈得到不少「負評」,一名國內代理商認為,「酒條通的水貨及低價策略,完全打亂市場行情,壓縮到同業的生存空間。」 不過,在專業酒類雜誌《酒訊》社長吳志彥眼中,「江董」可是有情有義的好兄弟,「他(江偉正)是業務底出身,為人海派,很喜歡交朋友,五湖四海的朋友都有;從律師、警察到市場攤販,他都可以敞開心胸,答應過的事一定會做到。唯一的缺點就是愛喝酒,酒量卻不夠好。」 香港酒商「酩悅軒尼詩」的品牌大使張立成則說:「江董很霸氣,行銷手法非常靈活,很有生意頭腦,所以能走出自己的路。」 「我喜歡多交朋友,每個朋友都有他們擅長或值得學習的地方,我可以從他們身上獲得許多我不知道的知識。」只有國中畢業的江偉正,自爆喜愛交友的原因,所以從未去過蘇格蘭或法國波爾多等產區或酒莊的他,照樣說得出一口威士忌經及紅酒經。
客人當朋友 自豪員工棒
對於有望成為「新酒王」,江偉正最自豪的,卻不是賣了多少酒、開了多少店,而是擁有一群好員工,「你相信嗎?我有近三分之一的員工是自己到店裡毛遂自薦的,每個人對酒都『求知若渴』,我們還因此每個月不定期辦品酒課程,除了品酒課程,員工也很期待每三個月一次的大聚餐。」 江偉正要求員工一定要做到的事,就是「不要把客人當客人」,「我要員工把客人當自己的朋友,介紹自己最近喝過或知道的好酒給客人。不要把賺錢擺第一,這樣賺不到錢;把想做該做的事情放在優先,做好了錢自然會進來。」 本刊記者私下和北市東區酒條通的員工Lisa聊天,果然如江偉正所言,Lisa因為喜歡品酒,三個月前進入酒條通工作,「這裡的待遇和福利比一般服務業好,尤其教育訓練很不錯,可以學到很多酒的知識。目前我只見過老闆(江偉正)一次,在大聚餐的時候,他沒什麼架子,很親切,不太像老闆。」
社群推新品 利用大數據
本刊記者觀察,洋酒連鎖霸主「橡木桶」的消費者以企業客戶為主,門市的面積較大,多在五十坪以上,不時會舉辦品酒會介紹新品,並靠著每月發行五十萬份的會員雜誌《酒黨》進行促銷。 酒條通則以零售為主,主要透過Line等網路社群推廣新品,幾乎每天都有新訊息,手法相當靈活。對此,江偉正解釋,其實他沒有投資太多資源在網路行銷,由於員工大都是年輕人,大家聚在一起時,自然就會激發出許多新點子,再由他剛退伍的兒子整理這些創意,轉推到Line或Facebook等網路社群,「我們已經做很久了,接下來會根據會員的消費紀錄大數據,來做一些事。」今年十月,他要在桃園再開二到三家門市,穩定後明年再搶攻新竹、苗栗。 江偉正透露,他不急著跨過濁水溪,「台北和高雄消費者的飲酒喜好絕對差很大,但新竹和苗栗差異就少很多,逐步南下可以省去不少商品陳設的磨合時間。」 不過,深思熟慮的江偉正也曾遭遇挫折,有次某款與影集聯名的酒在台灣熱賣,為了搶搭風潮進口一大批,結果酒到台灣時,熱潮已退燒,最後不得不賠售。雖然沒有造成巨幅虧損,但這個教訓也讓江偉正日後選酒時,更謹慎小心,會考慮更多「酒」以外的客觀因素。 眼看門市數量就要超越橡木桶的三十一家,江偉正卻始終認為自家不是前輩橡木桶的競爭對手。「我很認真看過,我們重覆的酒品不超過二○%,根本不構成競爭的條件。」或許,就是因為始終堅持走自己的路,江偉正才能宛如龜兔賽跑般,成為酒界一方之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