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8報導:吳婉瑜 攝影:馬景平 圖片:中國時報系、翻

臨水夫人 捨胎祈雨助順產

觀世音滴血轉世

image
位於台北市中正區的臨水法奶宮主祀臨水夫人,信眾多到此求子或保佑順產。
傳說臨水夫人祈雨經由「禮斗」而奏效,因此部分廟宇以「禮斗」的傳統科儀方式祈福。
每年農曆5月17日是金門城「古地城隍」的聖誕慶典,遶境隊伍中也出現民間相傳照顧婦女、嬰兒健康的「十二婆姐陣」。
許多信眾會以香粉、香水、胭脂、鏡子和梳子等女性用品,祭拜臨水夫人。
朝聖 臨水夫人廟 臨水宮新北市新店區溪州路30號碧潭知名觀光廟宇,臨水夫人的神像,以當年懷胎祈雨時的模樣為造型。巡安宮雲林縣北港鎮文星路144號據傳西元1933年,臨水夫人聖靈降在北港一處民宅,信徒倡議建廟,自此常有未孕者前來祈求。臨水夫人媽廟台南市中西區建業街16號台灣最古老的婦女廟,建於西元1786年,極具史蹟價值,每年都會召開信徒大會。
相傳臨水夫人遇難時,得到4位師兄化作水鴨相助,因此神像下方刻有水鴨,祭拜臨水夫人時更忌帶鴨肉。

相傳臨水夫人年少時上山拜師學法,學成後為民斬妖除魔,由於懷孕期間當地遭逢大旱,為了解救蒼生,甘願捨胎祈雨,得道成仙當下誓言救助難產婦人,於是成為胎兒的保護神,一生充滿傳奇。

農曆八月十五日(今年為十月一日)不僅是中秋節,也是臨水夫人得道成仙之日。臨水夫人本名陳靖,人稱「陳靖姑」,原本是大陸福建閩江流域一帶崇奉的神明,如今信徒遍布大陸、台灣及東南亞。

投胎宰相家 肩扛兩重任

據傳,臨水夫人是由觀世音菩薩的一滴血轉胎出世。台北市「臨水陳太后道教學會」理事郭子騏表示,宋朝時期,泉州有條洛陽江,由於江水湍急,淹死許多渡河民眾;朝廷狀元蔡襄上任後,有意興建「洛陽橋」,因缺乏建橋經費,只好請求觀世音菩薩幫助,最終感動神明。觀世音菩薩有天下凡到人間,化作一位美女,坐在一艘船上告訴民眾:「任何人用錢打到我身上,我就嫁給他。」 消息傳開後,吸引無數民眾投錢到江中,其中一位王姓窮人隨意投擲錢幣,竟意外擲到觀世音菩薩的頭髮上,這根頭髮瞬間變白並掉入水裡,隨即化成一條白蛇。然而,觀世音菩薩並未嫁給王姓窮人,而是重回天界,王姓窮人傷心過度選擇投河自盡。 當時,觀世音菩薩掐指一算,認為逃走的白蛇將會禍害人間,於是「點血投胎」到一名宰相家,宰相夫人後來生下一女,就是陳靖姑。陳靖姑一出生,就揹負著觀世音菩薩的兩大任務──斬妖除惡和了結姻緣。

祈雨遇惡鬼 師父伸援手

相傳陳靖姑從小就有通靈能力,九歲時,觀世音菩薩的護法帶著她前往閭山,向「感天大帝」(據說是晉朝著名道士許遜,被視為江西的守護神)拜師學法。若干年後,陳靖姑學成下山濟世救民;臨行前,感天大帝特派王姓、楊姓兩名弟子追隨陳靖姑,就是如今臨水夫人神像兩側的左右護法「王太保」和「楊太保」。 下山後除了斬妖除惡,由於要了結觀世音菩薩和王姓窮人的姻緣,陳靖姑便下嫁王姓窮人轉世後的巡按劉杞。二十四歲那年,懷有身孕的陳靖姑為了解決當地大旱,不得不「脫胎祈雨」,她先將胎兒放置別處,自行坐上一只草蓆在河上施法,豈料一名惡鬼偷襲胎兒,導致陳靖姑瞬間雙腿無力,在草蓆上載浮載沉。 正當危急時刻,感天大帝感應到陳靖姑有難,立即指派四名弟子趕來營救,四人化作四隻水鴨咬住草蓆,陳靖姑才得以繼續施法,最終天降甘霖。陳靖姑雖然就此得道成仙,胎兒卻不幸殞命,她當下發誓「絕對要救助難產婦女」,因此,信徒參拜陳靖姑多是為求子或求順產。 臨水夫人與兩位結義姐妹林三娘和陳九娘,合稱「三奶夫人」,「奶」在福州有母親之意,臨水夫人被稱為大奶或大嬤。郭子騏表示,部分供奉臨水夫人的寺廟有「請花」儀式,白花求男、紅花求女;台北市「臨水法奶宮」主持郭財發則說,全台主祀臨水夫人的宮廟約有兩百多間,有信徒會帶兒女祈求臨水夫人收為「誼子」,藉此保佑成年前平安順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