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豬一國兩制 小英政府搞掛肉品市場
拒標萊劑

內含有害人體物質「萊克多巴胺」的美國豬肉(萊豬),明年元旦即將侵台,然而,小英政府至今仍然不願管理肉品源頭,也不強制肉品標示含有萊克多巴胺(萊劑),這種「打模糊仗」的施政心態,除讓消費者信心崩盤,提早將所有進口豬肉列入「危險品」,肉品進口商更是率先受害,一名業者控訴,自政府8月宣布開放萊豬,進口肉類銷量慘跌一大半,「明年穩死的!」 此外,農委會和衛福部為弭平疑慮,繼而公布「台灣豬標章」和「台灣豬貼紙」,卻弄巧成拙,搞得肉商和民眾都霧煞煞,痛斥根本是一場「貼紙競賽」,放任萊豬,卻大管台灣豬!
萊豬進口倒數,社會的不安感日趨加深。由於屆時只要萊劑使用量符合「CODEX」(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規定的標準值,所有萊豬都可以進口來台,難怪愈來愈多民眾擔心一不小心就會「中毒」。 對此,近期大小餐廳飯店、街邊小吃攤和食品加工業者等等,為了求生拚活,紛紛自行張貼「本店使用國產豬」字條自清;然而,民眾的恐慌情緒已從萊豬蔓延到所有進口豬肉,肉品進口商雖明顯感受到強烈「震波」,卻無計可施,哀鴻遍野。
抵制進口豬 銷量猛下跌
「萊豬掀起的食安風暴,絕對比政府想像得嚴重,只要是進口豬肉,不管有沒有含萊劑,老早就被消費者列為『不受歡迎』肉品!」中華民國禽肉行銷發展協會榮譽理事長李春來透露,這波危機堪比過去他們經歷的畜牧損害。 四十多年前,李春來是日人在台屠鴨廠的負責人,後來接收屠鴨廠,也兼營屠雞和肉品進口,期間歷經口蹄疫和禽流感,「當時肉品不能外銷,屠宰業一籌莫展,兩隻腳、四隻腳的,大家都非常怕;禽流感高峰的時候,時間一到就得下刀屠宰,深怕下一秒就染疫,然而,屠宰量增加卻沒人買,一來一往倉庫囤了大批肉品,如今萊豬政策讓我想起當年肉品滯銷的慘況。」 另一名以進口豬肉為大宗的進口商則說:「之前我們每個月可以銷售十公噸以上的進口豬肉,風風光光,但自從小英政府今年八月宣布開放萊豬後,訂單立刻下滑,九月和十月銷量暴跌到七公噸,十一月更創下歷史新低,只有五公噸。」 「再這樣下去會死人啦!近幾個月來,大部分的餐廳業者都將肉源換成國產豬肉,進口豬肉的銷售業績持續探底,有同業甚至幾乎停擺,真的是苦哈哈,大家真的都很痛苦,卻又不敢說。」該肉品進口商認為,明年二月進口數字很可能接近零,「慘!慘!慘!」 一名中部的豬肉攤商則直截了當地說,小英政府開放萊豬進口,卻不願管理源頭、強制業者清楚標示,才會引爆消費者的不信任感。目前小英政府唯有改弦更張,才能徹底消除消費者的疑慮;也就是說,如果肉品源頭含有萊劑,就一定得要標示。 「源頭管理、明白標示,執政黨完全無法呼應!」民眾黨立委邱臣遠砲轟,小英政府以「(出口國)標示萊劑會形成貿易障礙」為由,任由進口商「自主標示」,「此舉缺乏強制力,無法全面納管與規範進口豬肉,肉品商、店家和民眾根本無從判別,消費信心自然薄弱。」 前衛生署長楊志良也痛斥,「小英政府宣稱標示萊劑會遭到國際制裁,根本是胡說八道!美國、加拿大和日本,都可見進口肉品標示萊劑,每個國家都能根據國人的需求制定規則,甚至可以超越WTO(世界貿易組織)的標準!」 「唯有一個理由可以解釋為什麼小英政府堅持不標萊劑,就是我們的政府喜歡抱美國人大腿,就像當初人家(美國)也沒有要求我們進口萊豬,是我們自己要進口的,結果也沒有提升國際地位啊!」楊志良認為,小英政府面對萊豬風暴,只會一昧地把球丟給民間,相當消極。
標章沒統一 查驗引恐慌
除了肉品進口商受到萊豬衝擊,本土養豬業也慘遭池魚之殃。一名南部肉商表示,農委會一方面強調,台灣市場的萊豬需求量不高,萊豬的價格優勢也不如預期,因此不致影響國產豬的市場;另一方面卻一直在動國產豬肉的腦筋,根本就是捨本逐末。 「農委會與衛福部最近陸續公布『台灣豬標章』和『台灣豬貼紙』,農委會的標章需要經過申請、審查及認證,符合『可溯源』的條件才能獲得標章,而且必須接受定期查驗;衛福部則是鼓勵我們肉商自行下載使用,這根本就是一國兩制,多頭馬車,實在讓人無所適從。」這名肉商氣得邊搖頭邊飆髒話。 他透露,近期相關單位還頻派員跑到各市場查驗標章,造成民眾更大的心理陰影,影響消費動機,攤商們是苦不堪言。「有些消費者不知道政府派人來查驗標章,還以為發生什麼事了;不過,難道沒有台灣豬標章、台灣豬貼紙,就是萊豬嗎?」 「為什麼小英政府希望台灣豬要有標章,卻不願管理萊豬源頭、強制標示?萊豬還沒來,台灣豬就得先貼標章、貼紙,而且還有兩種,如何區隔?公信力何在?」另一名攤商質疑。
萊劑入校園 恐危害學子
「農委會和衛福部一人一把號,一般消費者如何辨別兩者不同?公部門各唱各的調,到底誰說了算?」一名北部家長質疑,肉商如果同時販售台灣豬和進口豬,店門貼了一大堆標示,政府相關單位能落實稽查嗎?民眾分得清楚嗎?「我現在最擔心政府不強制標示萊豬,未來學校營養午餐出現萊豬,小朋友吃出問題怎麼辦?」 長期致力校園食安的「校園午餐搞非基」共同發起人黃嘉琳說,每個國家的飲食型態不同,也有不一樣的食安問題,「台灣人習慣吃豬肉,美國人則習慣吃牛肉,根據WTO的精神,政府應該依據國人的飲食習慣,訂定適合國人的標示法規。」 黃嘉琳舉例,目前有食品會標示「含基改成分」,有的則標「非基因改造」,因此政府也可以強制業者標示「不含萊劑」。 萊豬叩關在即,小英政府要如何落實赴美查廠、新增貨號、逐批查驗、清楚標示及嚴格稽查等萊豬進口五大原則,民眾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