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報導:張雅淳 攝影:黃耀徵、林士傑、張文玠、黃威彬

萊豬來了 五原則聰明挑食 饗健康

image
營養師程涵宇認為吃外食難以確切掌握豬肉來源,自己選購豬肉烹調較有保障。 萊豬將於明年1月1日開放進口,民眾要掌握5大原則才能避免吃進萊劑,守護全家人的健康。
眼看中央遲遲沒有統一規範,新北市率先通過地方食安條例,要求業者販售豬肉必須「萊劑零檢出」。
中華民國禽肉行銷發展協會榮譽理事長李春來說,萊豬尚未開放就已重創豬肉市場,許多人已經不吃豬肉了。家樂福等賣場宣布,未來不會販售含有萊劑的美豬,也出示了美牛的檢驗證明,讓消費者放心。
若無法確定豬肉來源,最好少吃市售的豬肉加工品如香腸,以免吃進萊劑。
鯧魚富含蛋白質、DHA及EPA脂肪酸,被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列為重金屬疑慮較低魚種,適合多食。
絞肉熟食如鍋貼、水餃是最容易混雜萊豬的食物,最好選擇較有信譽或出示檢驗證明的店家。榮新診所營養師李婉萍表示,吃太多紅肉會影響健康,可以趁機調整飲食習慣,搭配植物性蛋白質、白肉食用。
萊豬時代即將來臨,除了三高、心臟病患是高風險族群,如何讓孩子不陷入食安地雷,也是許多家長最關心的事。
黃豆擁有高纖維,是營養價值高的食物,想多補充植物性蛋白質的人,多食用有益健康。若想以海鮮取代豬肉,營養師認為蝦子是不錯的選擇,不僅富含DHA與蛋白質,重金屬風險也較低。不想吃牛肉者,可改吃蛤蠣,一碗蛤蠣湯的鐵質相當於8盎司的牛肉,營養價值相當高。
萊牛最常被取用牛腩、牛腱等部位,因此大啖美食之前多詢問一下牛肉產地,才較安全。
傳統市場的豬肉攤紛紛出示產地公告,希望讓消費者放心。

萊豬時代進入倒數!台灣將於元月1日開放進口含萊克多巴胺(Ractopamine)的美豬,引發食安疑慮,到底如何才能吃得健康?營養師建議掌握5大原則,不吃高風險的豬肉、確認牛肉產地、慎選雞肉部位、注意海鮮毒害、少吃植物性蛋白加工品,才能真正守護全家人的飲食健康。

面對萊豬襲台,新北市日前率先開出第一槍,根據地方自治精神通過〈食品安全衛生管理自治條例〉,規定業者販賣的豬肉必須「萊劑零檢出」,第一波鎖定連鎖速食業、連鎖大賣場與超市、連鎖烘焙業、宴席餐廳和上市上櫃餐廳;第二波會再加入連鎖早餐店、連鎖超商、醫院和百貨公司美食街。 此外,台北市公告連鎖超商、超市及大賣場,必須設置「不含萊劑專區」,並強制肉品進口商自主檢驗,希望豬肉產品從源頭到上架的資訊,都能夠公開透明。

看清標示 當心絞肉製品

民眾也早已展開自保行動,「中華民國禽肉行銷發展協會」榮譽理事長李春來表示,目前許多國人已不吃豬肉,國產、進口豬肉總銷量也減少二、三成,部分進口商業績更狂掉五成。 日前好市多、家樂福、全聯、愛買等零售通路,紛紛宣布不會販售萊豬;食品大廠義美和人氣餐廳鼎泰豐都強調,過去就是使用國產豬肉,未來也不會改變。另有逾八十家豬肉進口商更承諾不會進口萊豬。 話雖如此,營養師程涵宇認為,就算餐廳、小吃店標示「非萊豬」,其中仍有風險,消費者除了仰賴店家的信譽,也必須靠自己好好把關,「看清楚標示,自己採買豬肉最有保障!」 榮新診所營養師李婉萍表示,進入萊豬時代後,若不能確定豬肉來源,就千萬別吃內臟、加工製品,「絞肉製品最具風險,例如鍋貼、水餃,以及肉包等商品,最容易混雜萊劑。」 為了證明食安無虞,剛剛掛牌興櫃的鍋貼連鎖店八方雲集,官網上原本就設有檢驗專區,顯示國產豬、進口豬皆有使用,但都附有「萊劑零檢出」的檢驗報告。相較之下,一般的小吃店、餐廳販售的鍋貼與水餃,就無從判斷。

避選海魚 蛤蠣補鐵最佳

對此,李婉萍建議,可先吃「原味」,不要使用沾醬,「如果豬腥味較重,那使用萊豬的機率稍高一些;平時外食吃豬肉料理,則要避免選擇糖醋、滷炸這類重口味的調味方式,因為這些都是店家隱藏萊豬腥味的方式。」 在人人「聞豬色變」的當下,愈來愈多餐廳推出「無豬料理」,例如米其林一星餐廳「鹽之華」近期主打的蔬食套餐,就完全不使用豬肉;「俺達の肉屋」主廚套餐改用日本和牛及澳洲和牛當主角;「麵廊」則主推海鮮美味。 「魚不僅是很好的蛋白質來源,富含DHA和EPA脂肪酸,也能促進心臟健康!」程涵宇指出,魚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12、D、鋅、碘,營養價值非常高,但最大的問題就是重金屬毒害,又以汞最為嚴重。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在二○一七年發布的魚類攝取建議中,依照汞含量的多寡,將六十二種魚分成「最佳選擇」、「良好」、「避免食用」三種等級,最佳選擇等級包含鯖魚、鯧魚等,建議每周吃二至三份(一份約一百一十三公克);良好等級有鯛魚、鮟鱇魚等,建議每周吃一份;避免食用等級則包括鯊魚、旗魚等。 李婉萍則認為,魚的種類太多,可簡單分為海水魚、淡水魚兩大類,其中淡水魚較沒有重金屬毒素風險,所以食用上應以淡水魚為主,或是選擇養殖的海水魚。 「如果不想吃海水魚,蝦子也是不錯的選擇,同樣含有大量DHA,但因為體積小,所以累積的重金屬毒素疑慮較低。」李婉萍也推薦蛤蠣湯,因為一碗蛤蠣湯的含鐵量,相當於八盎司的牛排,非常適合不吃牛肉的民眾補充營養。 若是想改吃牛肉,程涵宇提醒,牛肉同樣有萊劑的風險,雖然之前政府規定店家須標示產地,不過她實際走訪鐵板燒、火鍋店、牛排店後,發現並非每個店家都會清楚標示,最好主動詢問較有保障。

內臟部位 容易藏有毒素

「萊牛最常使用的部位是牛腩、牛腱,推估最常用於牛肉麵、滷牛肉中;其次是去骨胸、背、腿肉,最常用於火鍋肉片與肉絲。」程涵宇說,如果要購買冷凍肉品,查看商品標示就能知道產地,以及是否有萊劑零檢出的證明。 至於雞肉、鵝肉、鴨肉等禽類,雖然沒有萊劑疑慮,卻依舊有其他的環境汙染物毒素問題,選擇時也要注意是否有CAS標章、產銷履歷標章、防檢局屠宰衛生合格標誌,同時避免吃皮、內臟、屁股,以及脖子等部位,因為這些部位最易殘留毒素。 如果不想吃肉,轉而補充植物性蛋白質,程涵宇最推薦具高纖維的毛豆、黑豆、黃豆等,並盡量避免食用加工製品,「豆漿和豆腐這類『輕加工』食物尚可接受,但豆皮、百頁豆腐、油豆腐就萬萬不可,否則會吃下太多添加物與油脂。」 此外,近來「素肉」、「植物肉」十分流行,李婉萍提醒,其蛋白質含量仍比肉低,卻又含有較多的醣分,因此糖尿病患者應提高警覺,減少食用,以免血糖飆升。 程涵宇認為,台灣人普遍吃太多肉,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規範,每人每周的紅肉(豬、牛)建議攝取上限僅有五百公克,趁著此次萊豬進口,國人躲避毒素侵襲的同時,正好調整一下自己的飲食習慣,反而能吃得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