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5報導:朱晨寧 攝影:張文玠 設計:吳盈瑩 編輯:辛明芳

闢時尚捲線器藍海 漁具大王釣遍全球年收2 0億

image
從網版印刷跨入釣具產業的張良任,雖是半路出家,但他透過不斷改良產品與行銷策略,讓寶熊漁具一路做到全球市占率第三名。
無論色調活潑的限量版(上圖)或漫威風(右圖)捲線器,都很受釣友青睞。
(左)張良任    張良任去智利出差時,和當地經銷商一起釣魚,培養感情。
外觀充滿海洋風情的寶熊漁樂碼頭,擁有2層樓的遊戲空間,樓上則是寶熊漁具的工廠及辦公室。
寶熊漁具吉祥物大白熊,深受親子遊客的喜愛。    漁具大王寶熊
創立年份  1986年
創辦人  張良任
2019年營收  20億元
官網  www.okuma.com.tw
從法國引進的虛擬釣魚機,可讓遊客體驗不同魚種的拉力強度。(寶熊漁具提供)
當年張良任的舅舅為了釣大魚,用龍角散瓶蓋自製的捲線器,張良任迄今細心留存。
張良任的太太郭玲蓉除了經營網版印刷事業,也常跟著丈夫到各國參展。(寶熊漁具提供)
(左前1)張良任    當年張良任的舅舅為了釣大魚,用龍角散瓶蓋自製的捲線器,張良任迄今細心留存。
寶熊漁具的第一個產品捲線器,當年只接到來自美國的零星訂單,但對張良任而言深具意義。(寶熊漁具提供)
寶熊漁具的訂單已滿到今年6月,廠內每位工作人員都專注地完成手上的零件。
抽檢的捲線器,須經過前後擺動2萬次,測試煞車調整桿。
為了打下歐美市場,張良任常飛到各國參展,和當地釣友及經銷商實地交流。(寶熊漁具提供)
張良任的小兒子張鈞澤自創品牌WAVE Off,專門做釣魚的周邊產品,他身上穿的T恤就是其中之一。
積極透過網路行銷的寶熊漁具,目前英文版臉書粉絲頁已是美國第二大釣魚討論網站。(翻攝自okuma USA臉書)
採用蒂芬妮藍色搭配施華洛士奇水晶的捲線器,受到許多女性釣友喜愛。

在釣具世界裡,經典品牌的歷史動輒一甲子、上百年,但市占率全球第三的品牌,竟是在台灣中部成軍僅35年的「寶熊漁具」(okuma),而且創辦人張良任完全是半路出家。 兒時愛釣魚的張良任,在印刷業打拚10年後,和4位釣具研發員一起創業,從最便宜的捲線器(Fly)起步;為了降價搶單,還賣掉兩棟房子到大陸設廠。產品大賣、打響品牌後,反遭客戶歐洲大廠威逼,他索性舉家飛去美國另闢市場,一路將產品賣到90多國,年營收破20億元。「我們要讓品牌更年輕化!」如今張良任領著兒子成立新品牌,進攻釣具大本營日本!

這是釣鱒魚要承受的拉力,高達數十公斤……。」透過解說人員的協助,本刊記者在位於台中市潭子區的觀光工廠「寶熊漁樂碼頭」,使勁拉住釣竿並快速轉動捲線器,透過虛擬釣魚機和鱒魚搏鬥,一下子就滿身大汗。這裡另有世界唯一的巨無霸旋轉釣魚機及虛擬釣場,為全球第三大釣具製造商「寶熊漁具」所打造。 六十九歲的寶熊漁具董事長張良任出身嘉義,對釣魚並不陌生,「兒時我常跟爸爸及舅舅去八掌溪釣魚,舅舅為了釣大魚,利用龍角散的蓋子自製捲線器。」「釣魚是和魚鬥智,魚種不同會影響施力,使用的釣竿也不一樣,是一門大學問!」 張良任二十一歲時從商專畢業,就隻身到台北,在姨丈的網版印刷廠工作,四年後被派到台中打天下,「拚了十年,發現產業一直外移,網版印刷廠遇到瓶頸,我想從B2B(企業之間交易)轉做B2C(企業對消費者交易)。當時台中是台灣釣具代工廠聚落,最大釣具代工廠『達金』的四位研發員,想自創品牌而找上我,我就決定試試看。」

接轉單 打響知名度

於是張良任把網版印刷事業交給太太郭玲蓉,一九八六年「五虎」一起創立寶熊漁具。「印刷事業還在經營,三十幾年來月營業額都是百萬元,但以前的百萬元比較值錢!所以創業時我負責七成資金,其他人技術入股。」張良任笑著說。 寶熊漁具的第一個產品,是模具費最便宜且是釣竿心臟的「擬餌拋投捲線器」,「我們在捲線器上打印公司的英文名okuma(日文指大熊,象徵能在寒冬求生),委託貿易商推銷,結果當時市場根本沒人認識okuma,所以只拿到代工訂單。」 為擺脫代工宿命,在一九九二年產業外移的時空下,張良任訂出降價一五%的搶單策略,「老婆賣掉兩棟房子,我們帶著資金前進大陸東莞設廠,不過,有如瑞士製錶工藝般的精密組裝技藝,則仍留在台灣。」 寶熊漁具繼續深耕捲線器,「捲線器一定要耐操、收線流暢,絕不能產生任何震動以免嚇跑魚,還要克服捲動摩擦產生的攝氏三百度高溫。因此我們設置品管室,抽驗每批出廠的捲線器,例如泡在海水中一百六十八小時,測試防腐與防銹力;前後擺動二萬次,測試煞車調整桿等。」張良任領著本刊記者參觀他口中的「祕密基地」品管室,指著機器說:「這十幾台測試機器,每台都與上百萬元的賓士車等值。」 張良任推出「台灣品質,大陸生產」的降價策略後,獲得歐洲最大釣魚品牌「DAM」青睞,從韓國轉單過來,曾一年下訂一.五億元,占寶熊漁具當時年營收近六成。 「後來寶熊漁具跟著打響名號,讓DAM備感壓力,回頭威脅我們『若不停掉自有產品,就要砍單。』我只好『以拖待變』來安撫對方。不過,最好的方法當然是打入新市場,我的首要目標就是美國。」張良任請了一位YMCA老師替自己及幹部惡補英文,「沒想到老師對釣具有興趣,我乾脆培養他當業務,現在他已是美國分公司總經理!」 一九九五年間,張良任在美國設立分公司後,發現台灣品牌很難攻進美國市場,因此兩年後帶著全家飛去美國打天下。

找差異 與社群交流

張良任的賢內助郭玲蓉原是護士,婚後辭職買書自學財務會計,幫老公打理印刷廠,「我白天接業務、晚上調油墨,還要煮飯送便當給每天加班的老公。」力挺老公的她,將印刷廠交託給老臣代管,跟隨張良任赴美,「一開始小兒子(張鈞澤)水土不服,我們只能多陪伴、開導。」 當時,張良任白天拜訪賣場採購人員、找代理商,晚上越洋和台灣伙伴討論、修正設計缺點,不論訂單大小都不惜血本空運配送;「『無知者無懼』五字,可以形容我!我們有工廠,東西又好,比其他品牌CP值高,有永久免費維修,改善產品比大廠快,營造出不停改變與突破的形象。」二○○三年終於轉虧為盈,在美國的年營收從十萬美元(依目前匯率約新台幣二百八十萬元)做到三千萬美元(依目前匯率約新台幣八億四千萬元)。 二○○五年,張良任決定返台,「我一直思考,除了比CP值,還能做什麼?」透過市場調查,他發現寶熊漁具在海外消費者心裡是個實用、有品味又充滿活力的品牌,於是調整戰略為「品牌再造」。 為了創造品牌差異,張良任從各國釣魚網路社群下手,與釣魚愛好者及意見領袖交流,「釣魚人其實每年都有一筆預算買漁具,我們想做到像iPhone一樣,只要出新款,大家都搶著要 !」他透露,釣魚圈裡有一群亟待被滿足的消費者,因此行銷上有無限的可能。 近年寶熊漁具不斷推出新品,並融入時尚元素,甚至有專為女性釣友設計的捲線器,例如以蒂芬妮藍搭配施華洛世奇水晶的特仕版紡車捲線器、漫威色系捲線器。釣客李先生說:「寶熊漁具的產品用起來很順手,而且品質很好,不輸日本品牌。」

不怯戰 成立新品牌

去年疫情期間,寶熊漁具逆勢推出色彩鮮豔的捲線器,限量一千個,沒想到三小時內就售罄,業績紅不讓。「去年二月,大陸工廠停擺,三、四月因全球疫情被迫停止出貨,五月卻出現報復性消費,釣竿訂單比二○一九年同期增加二○%,訂單已排到今年六月。」張良任說。 自八年前寶熊漁樂碼頭設立時,就在此工作的館長吳德利表示:「董事長(張良任)是個非常務實、不追求表面、一直把心力放在經營品牌上的人。」 張良任的下一步,則是「讓品牌更年輕化」。原本的日本經銷商一直做不起來,寶熊漁具三年前收購同業「Zenith」後自己來,「據統計,有三千萬名日本人愛釣魚,市場不小;但我市調發現,釣友覺得寶熊漁具走實用派,較適合歐美,所以我特別請日本設計師製作細膩風格的釣具。」 面對市占率世界第一的百年釣具品牌「島野(Shimano)」及有七十六年歷史的世界第二大品牌「大和(Daiwa)」,張良任毫不怯戰,在美國讀完大學的兩個兒子也進入公司並肩作戰,大兒子張鈞皓管廠務,負責行銷的小兒子張鈞澤還成立時尚風新品牌「WAVE Off」,研發水壺與釣魚服等產品,並推出限量版精品。 單價從二十美元到一千多美元(約新台幣五百六十元至二萬八千元不等)的捲線器市場,寶熊漁具全不放過。目前寶熊漁具產品賣到全球九十幾國,年營收逾二十億元,其中自有品牌占九成,僅一成來自代工。 「雖然台灣釣魚人口僅占總人口的五至六%,但我們是受國外肯定的一線品牌,希望能善盡社會責任,透過寶熊漁樂碼頭的虛擬體驗和海洋教育,讓大家重視海洋生態,也想讓更多人愛上釣魚!」張良任的釣竿永不滿足,永遠都在等更大的魚上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