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報導:張雅淳 攝影:林士傑 圖片:中國時報系、123RF 繪

打破家族魔咒 基因檢測超前決戰遺傳性癌症

image
遺傳性癌症猶如家族詛咒一般,若天生有相關突變基因者,罹癌機率將比一般人高出20倍。
賈伯斯    蘋果創辦人賈伯斯、藝人馬如龍都罹患名為「神經內分泌腫瘤」的癌症,最後不幸辭世。
馬如龍
透過抽血就能進行遺傳性癌症的基因檢測,了解是否有遺傳的基因突變。
隨著醫療技術進步,基因檢測也愈來愈精準,可提供更多疾病治療的超前部署計畫。
醫師葉俊男表示,遺傳性癌症基因的致病性是確定的,猶如命中注定。
吸菸雖是罹患癌症的危險因子之一,但沒有絕對相關,目前無研究證明吸菸一定會罹癌。
醫師指出,就算預先切除乳房,仍有10%罹癌機率,應定期篩檢追蹤。圖為乳房攝影檢查。
好萊塢女星安潔莉娜裘莉發現自己遺傳BRCA1突變基因後,選擇預防性切除乳房、輸卵管、卵巢。
次世代基因定序可以一次檢查所有的基因位點,快速分析基因是否有缺陷或異常,及時作為醫師治療的參考。
每個人都有23對染色體,其中都有遺傳自雙親的獨特特徵,但有缺陷也不代表一定會致病,須由醫師進一步判斷。
醫師鄭伃書表示,目前基因檢測最新運用於癌症精準治療上,並可以預測復發風險。
醫師提醒,後天環境如空汙,仍與罹癌相關,不可輕忽。
基因檢測無異常者,並不代表一定健康,還是要靠運動等良好生活習慣,來降低罹癌風險。
若確診罹癌,可以透過基因檢測了解腫瘤細胞是否突變,進而尋找適合的標靶藥物。

癌症連續38年為國人死因之首,平均每4分31秒就有人罹癌,若親友紛紛中鏢,不禁讓人恐懼「下一個會不會是我?」事實上,研究發現如果家族基因中有致病性的突變,就會猶如詛咒般一代傳一代,家族成員罹癌機率將暴增20倍!幸好隨著醫療技術進步,如今可利用「基因檢測」超前部署。

三十多歲的黃先生因時常昏倒、低血糖而就醫,經診斷後為「第一型多發性內分泌腫瘤」中的「神經內分泌腫瘤」,包括蘋果創辦人賈伯斯、藝人馬如龍都患有此疾病,最後不幸過世。 收治黃先生的林口長庚一般外科系主任葉俊男指出,第一型多發性內分泌腫瘤是MEN1基因突變所導致,而黃先生發病不久之後,弟弟、妹妹也陸續發病,「後來發現黃先生的父親也患病,第一代、第二代都已罹癌,我們懷疑該家族有遺傳性癌症,便對黃先生的一對子女進行基因檢測。」 果然,基因檢測結果發現,黃先生年僅十九歲和十五歲的兒女同樣帶有突變基因,雖然尚未發病,但目前每半年就要進行抽血、電腦斷層的定期檢查,一發現腫瘤就要及早治療。

家族病史 不一定是遺傳性癌症

常見的遺傳性癌症類型有乳癌、大腸癌、卵巢癌、子宮內膜癌、多發性內分泌腫瘤等。根據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指出,「遺傳性癌症」的定義是單基因發生致病性突變,例如BRCA1基因、MEN1基因突變等。至於常聽到的癌症家族史,不代表是遺傳性癌症,可能一部分是先天基因遺傳,同時與後天環境因子交互作用而形成,雖然可作為罹癌的危險因子,但沒有絕對相關,風險也相對較低。

修復功能受損 產異常細胞

「每個人都有二十三對染色體,每對染色體中,都從雙親遺傳下來而帶有獨特基因特徵,如果MEN1基因突變,進而影響DNA修復功能,就容易產生異常細胞而罹癌。」葉俊男說,在所有癌症中,遺傳性癌症大約占五至一○%,雖然占比不高,但若帶有相關遺傳基因,就相當確定會罹癌。 舉例來說,吸菸是導致許多癌症的危險因子之一,但並非吸菸就一定會罹癌,「可是若帶有遺傳性癌症基因,就是命中注定罹癌風險比較高,罹癌機率是一般人的二十倍!」葉俊男解釋。 目前已知遺傳性癌症相關的基因有九十個以上,其中,BRCA1、BRCA2基因突變會導致乳癌、卵巢癌等,最知名的例子就是好萊塢女星安潔莉娜裘莉。她曾透露,母親與阿姨分別因罹患卵巢癌與乳癌過世,讓她決定接受基因檢測,果然發現自己也遺傳了BRCA1的突變基因,由於不想活在可能罹癌的恐懼之中,便預防性切除乳房、輸卵管及卵巢。

預先切除器官 仍可能罹癌

對於遺傳性癌症的預防,葉俊男表示,大多數的細胞癌化需要時間累積,所以病患發病年齡大多在四十歲之後,如果家族中有人二十多歲就罹癌,或是腫瘤分布於多個部位、多位親友罹癌,抑或患有罕見癌症,就可以考慮進一步做基因檢測,以確認是否有遺傳性癌症基因。「最新的基因檢測方式是次世代基因定序(NGS,即以第一代基因定序方法為基礎,開發出的新技術,不用受限於基因的大小或多寡),以前要針對三萬多個基因一一檢查,現在透過晶片就能快速檢查跟遺傳性癌症有關連的基因,而且一生只需要檢測一次,但是目前沒納入健保,需自費三萬元左右。」 不過,葉俊男指出,基因檢測就如同打開潘朵拉的盒子,正因為遺傳因素無法改變,有時反而會帶來沉重的心理壓力,「例如孩子可能會埋怨父母傳下不好的基因,或因預期未來會罹癌而影響心理等等。」 其實,一般確認具有遺傳性癌症基因之後,極少會像安潔莉娜裘莉那樣預防性地切除器官。「因為是切不完的!」葉俊男說,基因影響的器官太多了,不可能全部切除,所以大多數採取標的器官定期篩檢或預防性投藥,「有一定年齡且心智成熟後,再考慮採取預防性切除的方式。」 不過,安潔莉娜裘莉的做法,仍影響了許多乳癌患者的決定。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乳房外科醫師鄭伃書表示,臨床上有一些乳癌患者原本不需要切除乳房,但因為恐懼癌症復發,希望進一步做乳房全切手術,「站在醫師的角度,實在很難告訴患者不需要全切,這時候就會建議她做一下基因檢測,從科學數據上來分析是否需要,這也是精準醫學的好處,可以減少患者不必要的恐懼。」 鄭伃書強調,即便像安潔莉娜裘莉事先切除乳房,也不過是將原本八五%的乳癌機率,降低到一般人的一○%機率,「還是可能會罹癌,所以仍應定期篩檢追蹤。」 目前基因檢測的最新運用是癌症的精準治療,鄭伃書透露,「一位四十二歲的乳癌患者,癌症復發後轉移至肝臟,引發肝衰竭,性命垂危,且膚色蠟黃,整個人像黃香蕉一般,只能在加護病房中等待奇蹟。」 當時,鄭伃書抱著最後一線希望,幫該患者進行遺傳性癌症基因檢測,意外發現她的BRCA1基因突變,適用最新的標靶藥物PARP抑制劑。「用藥之後效果非常好,經過一年治療,這位患者已經恢復日常生活的作息,完全看不出來之前已經準備進入安寧病房照護。」

因應腫瘤變化 需持續檢測

只是,不同於遺傳性癌症的基因檢測只需進行一次,運用在癌症精準治療或預測未來復發風險的基因檢測,則需要反覆多次進行。「前者是檢測與生俱來遺傳自父母的生殖細胞;後者則是檢驗腫瘤細胞,為了因應腫瘤變化,必須定期檢查。」鄭伃書說。 「舉例來說,罹患乳癌後可以先透過基因檢測,確認癌症類型,進而使用最有效的藥物治療;抗癌成功之後,也可以持續透過基因檢測,追蹤體內是否有殘留的癌細胞,藉此預估復發風險。」鄭伃書表示。目前運用在癌症精準治療或預測未來復發風險的基因檢測,亦無納入健保,需自費十萬元左右,所費不貲。 基因檢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葉俊男提醒,如果確認有遺傳性基因,可以提早預防或是安排相關保險與財務規畫,但就算確認不具遺傳性癌症基因,也不能掉以輕心,「畢竟一個人會罹癌,除了先天基因之外,後天的環境和飲食習慣也都極為相關,所以仍然需要定期健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