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3報導:陳大智 攝影:趙世勳、張文玠 圖片:中國時報系、讀者提

羽協理事長張國祚:羽球是台灣新國

全台瘋小戴

image
台灣羽球代表團在東奧拿下一金一銀凱旋歸國,受到民眾熱烈歡迎。
新國球推手張國祚年齡52歲 已婚,育有2子中華民國羽球協會理事長亞洲羽球聯盟副主席中華奧林匹克委員會委員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常務理事台北商業大學企業管理學系中華民國跆拳道協會副理事長家庭現職學歷經歷
中華隊戰績羽球最勇2金羽球男雙、舉重女子59公斤級4銀羽球女單、柔道男子60公斤級、射箭男子團體、競技體操男子鞍馬6銅跆拳道女子57公斤級、舉重女子64公斤級、桌球混雙、高爾夫男子個人、拳擊女子蠅量級、空手道女子55公斤級羽球項目在東奧的含金量最高,且根據統計,世界球后戴資穎金牌戰收視率創新高,比賽當晚吸引約775萬人觀戰,等於每3.3個台灣人就有1人收看,可謂舉國沸騰。另外,台灣羽球運動人口近2年已逼近300萬人,東奧過後,參與人口勢必再創新高。註:統計至八月五日
張國祚二○一八年親自頒發「選手理事」聘書給國手戴資穎,引發不小話題。(羽協提供)
台北羽球公開賽預計今年9月於台北小巨蛋舉行,若無疫情影響,包括國手戴資穎、李洋及王齊麟都會出賽。圖為2019年賽況。(羽協提供)
台灣約有三百萬人投入羽球運動,若想到國民運動中心打球,必須先預約。圖為新北市新莊國民運動中心。
總統蔡英文親自致電戴資穎,大讚「在大家的心目中,妳是最棒的!」(翻攝自蔡英文臉書)
羽球男雙組合王齊麟與李洋奪得台灣奧運史上首面羽球金牌,「麟洋配」讓國人為之瘋狂。
羽協理事長張國祚為提高台灣羽球的國際能見度,成功爭取擔任亞洲羽球聯盟副主席。(羽協提供)
代理日本大金空調的「和泰興業」贊助多場羽球大型賽事,讓國手能「以賽代訓」。(羽協提供)
《國民體育法》催化正向循環《國民體育法》修法後,雖有部分仍須細膩處理,但各個單項運動協會「服務選手至上」的定位,已經更加清楚,體育改革成效也漸漸彰顯,在在強化保護選手權益的力道。 在《國民體育法》加持和政府協助下,各個單項運動協會為選手爭取更多權益和福利,讓選手專注在比賽訓練上,打出好成績獲得社會認同後,各方自然願意加倍付出讓體育環境愈來愈好,形成正向循環。張國祚也同意,台灣羽球界能蓬勃發展,絕對是大家一起努力的成果,羽協只是其中一個角色。
總統蔡英文長期關注台灣羽球界發展,今年2月曾與國手會面,嘉勉他們的賽事表現。(翻攝自羽協臉書)
羽協認為選手培育要有長期計畫,向下扎根青少年,才能造就下一位運動明星。 (翻攝自羽協臉書)
現階段政府膳食費補助不敷選手所需,因此張國祚時常找資源相挺選手。(羽協提供)

中華東奧代表團的羽球成績亮眼,王齊麟和李洋「麟洋配」奪下男雙金牌,世界球后戴資穎則拿下女單銀牌,這除了與選手和教練長年埋首精進球技有關,中華民國羽球協會(羽協)的默默支持也功不可沒。羽協首位羽球選手出身的理事長張國祚表示,選手在東奧寫下歷史最佳成績的時間點,對於改善羽球環境至關重要,他籲請政府強化軟硬體設備,挹注更多資源在青少年身上,讓羽球躋身「新國球」,並發展「羽球外交」,讓世界看見台灣!

近年台灣部分單項運動協會相繼傳出組織改選爭端,或是為了商業利益杯葛選手參與國際賽事、教練偏頗特定選手等爛事,導致負評不斷。二○一七年八月《國民體育法》修法前夕,中華民國羽球協會也發生新舊勢力卡位戰,原有勢力執意搶在修法前進行改選,力阻改革洪流,卻遭新勢力代表張國祚突圍成功,改選結果大翻盤,現年五十二歲的張國祚成為首位羽球選手出身的羽協理事長。 張國祚是在國小四年級時開始接觸羽球,從台北市雙蓮國小、大直國中到台北商專(現為台北商業大學),一直都是校隊成員,後來他雖投入商場,仍持續參加業餘羽球隊。看到兩個兒子學跆拳道的滿腔熱血,他感動之餘也積極推廣跆拳道,成為中華民國跆拳道協會副理事長,後來在羽球界同儕勸進下,決定轉戰參選羽協理事長。

羽球發展已經進入大爆發的時代,可說是名符其實的台灣新國球。

當年參選時,張國祚憑藉一股改革熱忱,頻頻親赴各縣市向選手和教練說明自己的理念與政見,最終成為黑馬。當上羽協理事長半年後,他信守「《國民體育法》修法後就改選」的承諾,並成功續任理事長,同時戴資穎也當選成為運動員理事。 事實上,各個單項協會以往均由「資深」理事把持,沒有現任運動員參與,修正後的《國民體育法》第三十九條規定,現任或曾任國家代表隊之運動選手理事,不得少於全體理事總額五分之一。張國祚找了戴資穎和周天成等一線選手參選,戴資穎順利出線成為首位運動員理事,新人新局令外界耳目一新。 經過張國祚及羽協的努力,羽球一步步成為台灣新國球,面對本刊專訪(以下簡稱「記」),張國祚(以下簡稱「張」)談起對羽協與羽球的未來期許,期盼能夠替台灣羽球界注入新能量,讓台灣羽球在國際上持續發光發熱。 記:羽球這次在東奧大放異彩,您如何看待? 張:戴資穎、王齊麟、李洋、周天成和王子維等台灣羽球好手,都是國際級選手,他們近年的優秀表現有目共睹,這次東奧除了戴姿穎,還有「麟洋配」(王齊麟、李洋)的精采表現,成績斐然。 羽球選手一路參與競賽相當辛苦,父母親、教練和球團都是最大推手,真的非常感謝他們。羽球發展目前已進入大爆發的時代,可說是名符其實的「台灣新國球」,這也是羽協長年持續推廣的目標。

因為選手是世界冠軍,所以我們也要用服務世界冠軍的態度服務選手!

記:台灣羽球運動人口急速增長,您覺得重要因素是什麼? 張:雖然羽協一直很有心要將羽球推廣成為全民運動,但全民打羽球風氣的最大功臣,仍是這些運動明星,他們表現亮眼,自然會吸引民眾高度關注,羽協推廣時才能夠事半功倍。 東奧期間,台灣不分黨派和族群,都一起為選手們加油,戴資穎等選手奮戰不懈的精神,讓台灣人看了很揪心,也深化國人對羽球的信心。台灣近二年來,羽球運動人口急速增長至三百多萬人,是單項運動中參與人口最多的。 事實上,疫情爆發前,你只要下班後到國民運動中心,就會發現羽球場總是爆滿,民眾連預約場地都很困難,必須排隊等候。 記:您被外界視為「改革派」,近年羽球的會務推展成效如何? 張:我一上任就向羽協成員闡明:「因為選手是世界冠軍,所以我們也要用服務世界冠軍的態度服務選手!」當羽協有這個覺悟,選手才能安心比賽,不用擔心其他無關訓練的事務,羽協就是專心為選手服務就好。 所以,我進到羽協後每天想的,就是如何替選手積極爭取資源和改善權益。選手、教練和裁判都是羽球發展的重要關鍵,我接任理事長後,直接跟三方對話,由羽協建立可以讓大家溝通順暢的互動平台,替自己的權益發聲,也就是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成果自然展現。 此外,我也落實參選理事長的政見,成立教練、球員的權益申訴委員會等;《國民體育法》修法後,其實各單項運動協會都朝這個方向邁進。如今選手在東奧寫下歷史最佳成績,這時間點對改善羽球環境至關重要,羽協要更加努力。 記:對於外界長期詬病的協會財務問題,您怎麼處理? 張:《國民體育法》修法後,每個單項運動協會都朝「財務透明化」方向邁進,也由於單項運動協會被看待為「半官方組織」,人事考核和財務審核等方面,都得依照體育署規定。 羽協財務來源分為「政府補助」和「自籌款」,每筆金流必須「有憑有據」,且得由政府認證的會計師事務所簽核,全部依法處理,主事者一定要清楚認知。 外界不知道的是,單項運動協會得要自籌人事費用,當選手成績愈好,協會比賽舉辦愈多,辦公室人力也需要更多。以羽協為例,過去配置人力大概只在五名以內,如今隨著大型賽事增加、選手出國比賽行程愈來愈多,羽協人力已增至十名,但這些人事經費都要協會自籌。

政府應該多鼓勵和幫助,若一味齊頭式看待各協會,反而會讓做愈多、選手表現愈好的協會,負擔更重、更辛苦。

記:總統蔡英文非常關心台灣羽球發展,羽協希望政府扮演何種角色? 張:今年二月,蔡總統除了在府內表揚「二○二○年世界羽球聯盟年終總決賽」的得獎選手,也特別鼓勵即將參加東奧的選手們。當時立下約定,選手們打出成績後,再來見一次總統,這個目標如今也實現了。 當時我們曾向蔡總統報告羽球發展現況,以及下一階段目標,包括爭取國際級場館、賽事,要讓台灣成為亞洲羽球發展中心,進而讓羽球扮演體育外交的重要角色。 雖然政府近年投入體育的預算倍增,但我仍要懇切呼籲,預算分配上必須適當調整。對於表現好的協會,在軟硬體設備和青少年國手培育等方面,政府應該多鼓勵和幫助,若一味齊頭式看待各協會,反而會讓做愈多、選手表現愈好的協會,負擔更重、更辛苦。 此外,時下國手出國比賽的機票、飯店補助算是比較足夠,但選手膳食費仍有改進空間。目前選手一天三餐最多只能申請二十美元(約新台幣五百六十元),這項補助在歐美國家比賽是不夠的,因此各協會都得另外自籌,例如羽協增加到一天四十美元。 國手代表國家到各地征戰,除了交通住宿,選手飲食營養也必須被重視,前年選手出國比賽爭取積分,羽協自己找預算,額外補助選手膳食費高達三百萬元。希望政府未來審核膳食補助,可以不囿於傳統公務補助標準。

只要有心,真的可以讓台灣成為亞洲羽球發展重鎮,甚至透過「羽球外交」讓台灣走出去。

記:您認為台灣羽球的下一步該怎麼做? 張:為了讓台灣羽球能在國際增加能見度,我自己爭取到擔任「亞洲羽球聯盟」副主席,這是台灣首次在國際羽球體壇拿下的最高職位。同時,羽協成員也出任到該聯盟技術委員會主委一職,這對台灣展開「羽球外交」有重大意義。 台灣擁有世界一級選手,政府只要有心,真的可以讓台灣成為亞洲羽球發展重鎮,並透過「羽球外交」讓台灣走出去,讓全世界看到台灣;「羽球外交」甚至可以幫助台灣突破許多困境,對台灣非常重要。 台灣未來若要爭取更高等級的國際賽事,軟硬體規格就要提升,目前卻沒有符合國際級賽事使用的標準羽球場館,實在很可惜,政府必須重視。 此外,國內現有的體育資源,大部分都著重在一線國手的培訓上,可能排擠到青少年的培育。國外培育青少年選手,都有非常完善的制度,例如日本有十年計畫,我們政府對於青少年選手的栽培,應該要有更加完整的規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