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4報導:張心 攝影:黃耀徵 圖片:中國時報系、讀者提

桃園機場爆飛安警訊

董座安插親信惹議

image
華航貨機今年4月發生3起鳥擊事件,其中29日當天就導致10班機延誤。
去年林國顯2月兼任桃機公司董事長後遇上疫情,班次大幅減少,但飛安事件卻不減反增。    桃機公司董事長 林國顯
今年4月,一架華航貨機起飛時,渦輪閃爆火光,隨即通知機組人員返場,工作人員事後在跑道拾獲鳥羽和碎屑,確認是鳥擊。(讀者提供)
桃機塔台今年1月至5月間鳥擊事件頻傳,遭工作人員質疑「鳥擊雷達只是做做樣子?」(示意圖)
民進黨網路發展部前副主任,被指是林國顯的10名親信之一,以「特殊技術人員」的身分進入桃機公司。(翻攝自當事人臉書)
某媒體的前副總編輯受林國顯高薪聘用,目前是桃機公司公共關係暨行銷處的高級專員。(翻攝自當事人臉書)
華航貨機右主輪內側輪胎遭跑道異物刺破,起飛後緊急返場,跑道一度關閉,影響約7架班機。(讀者提供)
去年8月一架飛往洛杉磯的華航貨機,折返降落時,跑道冒出濃濃白煙,經查發現為輪胎爆胎。(讀者提供)
除鳥擊、爆胎事件頻傳,飛安專家于晧瑋認為,桃機滑行道不夠平整,不少飛行員反應「每次降落後震動很大」,可能成為新的飛安隱憂。
去年8月間,中華航空一架貨機的輪胎出現一個大破洞,經過輪胎原廠等單位調查,胎皮上有明顯穿刺損傷。(林俊憲提供)
去年桃機3個月內發生2起貨機爆胎事件,立委林俊憲質詢時提到,政府撥了大筆預算給桃園機場解決跑道異物入侵的問題,但執行率卻僅20%。(翻攝立法院議事轉播)
109年桃機安全績效指標事件	指標(每萬次)地面車輛闖越航機事件	1.51次車輛或其他地面裝備超速事件	0.83次車輛或其他地面裝備車禍事件	2.11次本場鳥擊	1.45次空橋操作/失效碰撞航機致停機檢修	0.31次投光燈及經緯度指示牌失效	1.55次註:平均每萬次作業中發生次數不可超過指標。

8月13日,桃園機場一處變電站進行灌漿作業時,屋頂板突然塌陷,壓傷3名工人,事實上,桃園機場不但出現「陸安危機」,也爆發多起爆胎、鳥襲等「飛安危機」。主管桃園機場的「桃園國際機場股份有限公司」員工爆料,民航局局長林國顯去年兼任該公司董座後,藐視專業任用10名親信擔任高階主管,卻未積極解決飛安問題,實在很憂心哪一天會出大亂子!

去年二月,年滿六十五歲的「桃園國際機場股份有限公司」(桃機公司)董事長王明德「屆齡退休不延任」,由五十八歲的民航局局長林國顯暫代董座一職至今,然而,他上任後,用人方面屢遭基層員工高度質疑。一名桃機公司員工表示,林國顯代理董座一年半來,面試晉用十位九職等以上的高級專員、高階主管,「這十個高薪職缺,僅經過面試就錄用,猶如林國顯的個人空降部隊,對考進來的專員相當不公平。」

掌陸運出身 專業性不足

根據桃機公司的招才簡章,應徵者得經過筆試和面試,去年一千八百九十六人報名,僅錄取五十九人,錄取率僅三.一一%。該名員工透露,一般專員的錄取率本來就低,考進桃機公司後,至少得要經過兩年的磨練,才有機會晉升高級專員,再慢慢往上爬,林國顯任用的員工,可說是一步登天的「幸運兒」。 該員工指出,十位幸運兒中,有一人原來是林國顯的特助,被安插到桃機公司企業安全處;一位曾任民進黨網路發展部副主任,以「特殊技術人員」的身分,擔任桃機公司總管理處的高級專員;一位則是某媒體的前副總編輯,目前是桃機公司公共關係暨行銷處的高級專員。 「讓民航局長兼任桃機公司董事長,根本是球員兼裁判!」該員工不滿地說,林國顯曾任交通部運輸研究所研究員、交通部路政司正副司長,他的專長主要是管理鐵路等「陸路」而非航空,更何況航空專業還分為「空側」(航空器活動區域)及「陸側」(旅客活動區域)。

驚恐七小時 鳥襲六班機

本刊調查,林國顯兼任桃機公司董座後不久,就爆發新冠疫情,航班、載客量大幅減少,然而,飛安事故卻不減反增。去年至今除了二度發生貨機爆胎事件,還出現十多起飛機遭到鳥襲事件,有次甚至導致飛機渦輪冒出火光,險象環生! 據悉,今年一月至五月,桃園機場塔台共通報十二次鳥擊事件,經確認後為四次。不過,知情人士W先生透露,光是今年四月,就發生三次鳥擊事件,「究竟(桃機公司)是不是刻意美化數字?到底有沒有黑數存在?桃機公司應該要對外說明。不管如何,鳥襲頻率已超過桃機公司『鳥類防制KPI』(關鍵績效指標)所規定的『鳥襲事件每個月上限二次』!」 四月十七日上午六點四十分,一架中華航空貨機起飛不久,即通報遭到鳥擊,渦輪還出現火光,一小時後返場,所幸人機均安;工作人員事後在跑道拾獲鳥羽和碎屑,跑道因此被迫關閉二十六分鐘。 離譜的是,十二天後的四月二十九日上午九點至下午四點左右,竟有高達六架飛機遭遇鳥擊,導致數度關閉跑道五到十五分鐘,影響十個航班,還造成中華航空三架班機及酷航一架班機,被迫轉到松山機場和高雄機場降落。對此,有桃機公司人員質疑「鳥擊發生率這麼高,難道桃機公司裝設的鳥擊雷達只是做做樣子?」 飛安專家于晧瑋指出,「雙引擎的飛機只要一個發動機被鳥類干擾時,就是嚴重的緊急情況,必須呼叫Mayday(國際通用的無線電通話遇難求救訊號),如果沒處理好,可能會有墜機風險。」 于晧瑋建議,桃機公司除了必須採取破壞棲息地、設置鳥網、人工驅離、放鞭炮驅趕等基本防制措施,「重點是巡場的力道與強度需再補強,才能將鳥擊事件降到最低。」

不到三個月 二貨機爆胎

至於貨機爆胎,第一件發生在去年八月二十九日,中華航空一架從桃園機場飛往洛杉磯的七四七貨機,起飛時突然爆胎,經風險評估決定回航執行檢修;該貨機依規定在外海執行燃油洩放作業後,驚險降落桃園機場,跑道一度暫停使用,約七架次受到影響。 由於該貨機的輪胎明明破了一個洞,民進黨立委林俊憲認為是「異物刺破」,曾就此質詢桃機公司總經理但昭璧,然而,桃機公司航務處一開始卻向林俊憲表示是「輪胎自爆」,之後經過輪胎原廠分析、民航局與相關人士調查,認為受損輪胎的胎皮上有明顯穿刺損傷。 「跑道上有異物入侵,導致飛機起降爆胎,當然是重大的飛安事故。」林俊憲進一步指出,政府為了解決桃園機場跑道異物入侵的問題,撥了大筆預算讓桃機公司改善飛安,但執行率僅有二○%,「效率相當差」。 林俊憲舉例,桃機公司承諾建置「航機跑道自動異物偵測系統設備工程」,結果從去年到現在,執行率仍舊是零,「真的實在太不應該,桃機公司應該面對問題,並提出有效改善措施,不要避重就輕。」 此外,二○二○年十一月六日,中華航空同一機型的貨機,從菲律賓馬尼拉飛抵桃園機場時,落地時爆胎,瞬間傳出震天巨響,跑道立刻被關閉近一小時。

飛安專家籲 改善滑行道

「因為滑行道不夠平整,導致飛機每次落地後震動很大,這也是不少飛行員詬病的地方;雖然跑道品質有達標,但平度不夠,需要再改善。」飛安專家于晧瑋也相當擔心,「民航局長屬政務官,若要兼任桃機公司董事長,必須具備專業領域的經驗才行;主事者不懂飛行安全,很容易出紕漏,不可不慎。」 二○一○年十一月一日,桃園機場改制為國營事業單位,桃機公司正式運作,當時外界都認為此舉有利台灣的航站發展,桃園機場也會脫胎換骨,豈料十多年來,每年約服務國內外二十四萬個航班的桃園機場,卻多次傳出漏水、公安意外等負評,如今又爆發飛安危機,實在有辱國門。 面對指控,桃機公司公共事務暨行銷處副處長林琪嶽表示,人才招聘都是依據「特殊技術及重要管理人員甄選計畫」辦理;至於提升飛安及減少鳥擊,桃機公司每日皆會實施跑道聯合巡檢,也會執行驅鳥勤務,疫情期間還有進行跑滑道整建及停機坪整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