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05記者簡立欣/台北報導

一個蔣渭水 歷史課本各自表述

image
2005年2月,台北市政府文化局舉行《蔣渭水大眾葬紀錄片全台首映》記者會,紀錄片放映前,與會民眾先行參觀蔣渭水的生平照片。(本報系資料照片)

近日因為台北市長柯文哲宣布成立台灣民眾黨,刻意與日據時期社會運動重要領導人物蔣渭水創立的政黨同名,而使得「蔣渭水熱」又掀起一波高潮。爬梳過往歷史課本中的蔣渭水,戒嚴時期蔣渭水未曾見於課本,解嚴後蔣渭水則因其「本土性」而逐漸搶得版面;最新課綱兩版本高一台灣史,則高度推崇蔣渭水。

「蔣渭水熱」從2001年,陳水扁以總統身分出席蔣渭水逝世70周年紀念會開始延續至今。不過,這位日據時期幾乎家喻戶曉的傳奇人物,卻被歷史課本遺忘了半世紀。1976年戒嚴時期寫成《蔣渭水傳》的促轉會前主委黃煌雄也表示,國民黨來台後為維持一黨獨大和社會穩定,視台灣近代民族運動為禁忌,根本不提當時被戴上「左派」帽子的蔣渭水。

1987年解嚴,3年後歷史課本首次出現「228事件」,蔣渭水一直到1993年版本才露臉,列在林獻堂後面。1999年起開放民間編寫教科書,蔣渭水開始「復活」。2001年龍騰版高中歷史下冊,蔣渭水篇幅變多,還認為他是「日據時期最有活力和魅力的政治領袖」。之後10年蔣渭水的歷史地位大躍進,2011年南一版提到蔣渭水1923年治警事件,以及1927年創建台灣民眾黨。至此蔣渭水成為主導者。

今年9月登場的108新課綱南一版,認為蔣渭水和林獻堂是推動日據時期政治與社會運動的「左右手」;龍騰版更認為治警事件是「日治時期規模最大、歷時最長的社會運動,其中自治主義的主張,初次凝聚了『以台灣為獨立體』的思考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