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別醫院總額 台大院長:憂爆醫療人球
吳明賢批一個口號就要求達到分級醫療不合理 調漲掛號費是因應選項

健保署「個別醫院總額」新制台北區四月正式上路,本報日前報導,台灣醫療長期「南病北送」,新制恐加劇台北醫療負擔。對此,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16日表達他的憂心,南病北送一直都存在,健保實施30年了,不是突然一個口號下來,就要大家突然改變,如今各醫院都怕被斷頭,若醫院績效管理做得「很到位」,恐怕接下來每到月底、年底,就會出現醫療人球,而調漲掛號費一直是台大可能的因應方案之一。
健保署在全台各分區陸續實施個別醫院總額制,台北區最晚實施,由於經常收治來自全國的病患,門診很容易衝過量,就怕最後遭到斷頭拿不到給付,直接衝擊營運,反彈最大。
吳明賢表示,新制要求醫學中心門診、住院病患占比分別為55%與45%並不合理,他不諱言,門診成本比住院低,多數醫院都靠門診的盈餘彌補住院的不足,尤其台大住院病人,很多都是其他醫院不想收才送過來,政策只要求門診減量,卻沒有讓住院的收益提升。
不少友院的院長也告訴吳明賢,因護理人力不足而關掉了病房,國外實施總額的經驗,都出現了醫療人球,若各大醫院的績效管理做得「很到位」,不乏每到月底、年底就會出現醫療人球。
況且還沒實施新制時,台灣醫藥就已經呈現「南病北送」現象,吳明賢炮轟,台北區一直承受更多的病患,健保已經實施30年,台灣民眾就醫習慣就是如此,突然一個政策下來,一個口號就要求達到分級醫療,非常不合理,政府思考是不是真的有以病人為中心?會不會影響到醫護人員的權利?
至於是否會以調漲掛號費因應?吳明賢表示,台大醫院的掛號費很低,只有100元,因「個別醫院總額」新制剛上路,四月到六月才是第一季,目前相關營運數字尚未出爐,不知道會產生什麼影響,仍需要監測才能得知結果,「掛號費是醫院營運的眾多手段之一」,且掛號費原本就是醫院自己可以調整的項目,會視醫院營運概況,若要調漲一定會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