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國安重啟核電 彭啓明:可溝通

環境部長彭啓明16日出席「中華民國化學工業責任照顧協會2025年年會」,有廠商憂心台灣將發電主力放在燃氣,一旦海域遭封鎖能源短缺,恐有國安疑慮,對此彭啓明持開放態度,但無論是核電延役或重啟,都將衍生高昂成本,因此需加強社會溝通,不是一個法案就能決定所有能源政策。
據了解,我國所有核能電廠將於5月17日停機,正式邁入非核家園,改以燃氣、再生能源為主的發電方式,其中燃氣占比約40%,有廠商擔憂,若大陸軍艦封鎖我國海域,致天然氣無法運送至我國,恐因能源短缺成為國安危機,希望能再審視核能政策,而彭啓明也認同表示:「天然氣進口倚賴程度高,確實涉及國安議題。」
彭啓明提到,現在行政團隊面對核能採開放態度,曾花很多時間研究核能重啟、延役所需程序及是否需要環評,賴清德總統也提過非核家園不是民進黨的意識形態,但以成本角度來看,核電廠重啟、延役所需費用非常高,建議若要修正相關法條,應公開說清楚實情,讓大眾知悉。
而針對核能發電,目前國際上有新型態的「小型模組化反應爐(SMR)」技術,對此彭啓明指出,台灣雖邁入非核家園,但仍應持續培養相關人才,並掌握最新技術,目前SMR造價高昂,以美國NuScale的400MGW發電量機組為例,造價達105億美元,為價格最高昂的能源選項,且號稱小型,占地面積仍達14公頃,比大巨蛋還大,目前討論SMR技術的導入,仍不是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