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韓研究 早期診斷準確率93% 阿茲海默症 抽血可揪出

阿茲海默早期篩檢重大突破!台北榮總16日發表與韓國漢陽大學合作研究成果,透過簡單抽血,分析血液中特定蛋白,就能有效篩檢出阿茲海默症高風險族群,早期診斷準確率高達93%,患者不必再進行昂貴的正子斷層掃描(PET)檢查。研究成果已登上國際權威期刊《阿茲海默症與失智症》。
台灣65歲以上長者失智症盛行率約8%,失智症中又有6至7成為阿茲海默症。北榮神經醫學中心副主任傅中玲說明,阿茲海默症是一種漸進性神經退化性疾病,主要影響記憶力與認知功能,罹病原因與大腦中β-類澱粉蛋白(Aβ)異常積累有關。
北榮與韓國漢陽大學合作研究,發現血液中磷酸化tau蛋白(p-tau),與大腦中類澱粉蛋白沉積具高度相關性。尤其p-tau217在預測早期阿茲海默症的準確度,更勝於以往使用的p-tau181。
研究分析270位亞洲受試者,包括健康者、輕度認知障礙及失智症患者。透過血漿p-tau模型,將受試者分為低、中、高風險3組,進行血液檢查與PET掃描比對,結果顯示高風險組準確率達93%,能有效辨識真正罹患阿茲海默症患者。
傅中玲表示,當民眾開始出現認知退化、輕度認知障礙症狀,早期診斷對於早期治療、延緩病程十分重要。然而,過去診斷阿茲海默症,主要依賴腦脊髓液檢測或PET掃描,不僅侵入性高,費用也相當昂貴,限制篩檢普及性。
傅中玲指出,PET掃描一次要價約7萬元、耗時1~2小時;p-tau抽血檢查相對便宜,只需抽血、花幾分鐘就能完成,未來有望取代傳統檢測方式,也呼籲長輩出現記憶力退化狀況,盡速至神經科評估、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