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指陸面臨通縮 社科院給4建議

國際貨幣基金(IMF)總裁喬治艾娃(Kristalina Georgieva)近日在美國洛杉磯舉行的「梅肯研究院全球大會」上表示,美國對中國加徵高額關稅後,使其對中的出口需求急遽下降,加上歐洲市場需求同步減弱,中國經濟正面臨通貨緊縮壓力。
喬治艾娃在會上呼籲中國應對四個影響其經濟的問題:第一,從出口導向轉型至消費導向;第二,解決房地產行業的問題;第三,加快發展服務業,讓其成為經濟增長新動力;第四,逐步減少政府對經濟活動的干預。
另外,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日前呼籲,IMF應加以批評中國長期執行的扭曲市場政策和不透明的貨幣體系。
與此同時,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近日發布報告,指出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徵高達145%的關稅後,兩國貿易關係幾乎陷入「凍結」,市場預期中國對美出口預計將大幅下降逾60%,進而導致2025年全年出口總額較去年縮減近10%。
據貨運數據公司Vizion的統計,4月前三周中國至美國航線的貨櫃預定量與去年同期相比分別下跌5.4%、21.3%和44.5%。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也顯示,4月製造業PMI與前期相比下滑1.5%,其中,新出口訂單下滑4.3%。
出口衰退無疑將影響中國經濟成長。中國政府為2025年設定的GDP增長目標為5%,然而花旗銀行預估中國全年增長率僅為4.2%,而IMF則已於4月下旬將其預期由4.6%調降至4%。
對此,中國社科院提出四項政策建議應對。政府應增發特別國債;需以更大力度促進消費,例如短期內可發放消費券以提振內需,中期則應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穩定房地產以及金融市場;對受關稅戰波及的外貿企業實施幫助,包括提供財政補貼、稅收減免,或引導其從出口轉向內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