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金管局再出手穩匯 賣25.5億美元
續與美元掛鉤 不受地緣政治影響

繼上周介入干預匯率,由於近日再有資金外流,為捍衛美元波動而受考驗的港元聯繫匯率制,香港金融管理局2日出手,在紐約交易時間再度賣出25.5億美元(約200.2億港元),藉由賣出美元、買回港元來穩定港元兌美元的匯價關係,且這一規模更是上周實施回籠94.2億港幣的兩倍以上。
值得觀察的是,香港的貨幣困境與目前大多數亞洲央行所面臨的困境形成了鮮明對比。其他經濟體隨著美元下跌,都正在努力抑制本幣的升值。
近期因美元劇烈波動,加劇港元聯繫匯率制度是否可持續的討論。但香港行政長官李家超6月初接受《南華早報》專訪時表示,聯繫匯率制度是香港賴以成功的關鍵,港元將繼續與美元掛鉤,不會因地緣政治緊張而改變。
香港「聯繫匯率制度」來自於中國與英國1982年開始談判香港前途問題後,香港民心不穩,既出現移民潮,港幣也被拋售。當時港英政府為穩定港元匯率及民心,從1983年底實施聯匯制度。基本上訂定7.8元港元兌換1美元,匯率只可以在7.75至7.85元之間浮動,一旦超出此區間,香港金管局就會介入市場干預。
此次干預的背景是幾個月來港元經歷上沖下洗的劇烈波動,導致匯率在交易區間的兩端大幅擺動。先是5月初有大量資金因為逃避美元風險而流入香港,但上月底有資金流出香港,逼使金管局按照聯繫匯率機制要求接盤。
香港金管局6月26日公布,在紐約清晨交易時段,港幣兌美元匯率觸及聯繫匯率制度的「弱方兌換保證」,即1美元兌7.85港元。因此金管局按銀行要求向市場賣出美元、買入港幣,藉由回收港元流動性以穩定港元匯率,涉及規模達到94.2億港元,這也是金管局從2023年5月以來首次買入港幣。
上海商業銀行財資部總監顏劍文稍早表示,這次港元匯率在不足2個月便由強轉弱的原因之一,是市場對美元去風險化的憂慮已消化得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