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4藍孝威/台北報導

美單邊主義 恐削弱G7共識

學者示警 川普對盟友挑釁式經濟政策 破壞自由貿易原則

image
一名女子經過G7峰會的展板。圖為2024年在義大利召開的G7峰會。(新華社)
(更多精彩內容 請看翻爆)

在G7峰會落幕後,國策研究院日前舉行「G7峰會的戰略調整與大國分歧」座談會。前駐美代表高碩泰與台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張國城示警,川普的單邊主義恐削弱G7整體共識,「G7」名存實亡,日漸成為「G6+1」;台灣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執行長董立文則認為,針對G7加強稀土與關鍵礦物供應鏈布局,強調降低對中國依賴,G7強化對中戒備。

 國策研究院資深顧問、前駐美代表高碩泰指出,川普2.0的美國全球與區域領導角色面臨質疑,長期以來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日益動搖,若干傳統安定架構例如國際貨幣基金、世界銀行也日趨式微。相形之下,G7半世紀以來歷經跌宕起伏與轉型挑戰,影響力雖不若既往,但功能運作與角色貢獻仍不宜低估。

 高碩泰觀察,值此地緣政治關鍵階段及美國主動選擇退群,促使包括中國、俄羅斯、伊朗、北韓的威權「動亂軸心」(Axis of Chaos)快速成形,中型強權或「全球南方」例如「金磚集團」、G20等崛起,北京亦趁機籌組親中聯盟、區域論壇等搶占發言權並企圖填補全球權力真空。但由於上述非西方集團成員的發展程度不一,利益不均且各有算計,主客觀條件尚不足成事,G7仍具有扮演主導全球議題且無法被輕易取代之角色。

 台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張國城觀察,川普政府以保護美國工業為由,2025年4月對歐盟、加拿大、日本等盟友大幅增加關稅,對全球經濟投下重大變數;之前在2018年加拿大G7峰會上,川普甚至拒簽最終聯合聲明,與其他領袖爆發公開爭執。這種單邊主義與懲罰性關稅政策,使得「G7」形式名存實亡,被諷為「G6+1」。

 張國城指出,川普這種對盟友的挑釁式經濟政策,許多專家認為不僅破壞了自由貿易原則,也削弱了作為經濟政策協調機制的功能。在很多國家看來,美國從制度建構者轉為體系干擾者,其全球領導地位大打折扣。

 亞太和平基金會執行長董立文表示,現在已知今年G7峰會在最新聲明草案中初步達成共識,將攜手建立應對關鍵礦物供應鏈風險的戰略機制,以確保成員國經濟與國安利益不受中國干擾。G7成員將加強預警機制,及早發現稀土與關鍵礦物可能出現的短缺風險,並規畫多邊回應架構,以防範市場遭人為破壞。

 董立文表示,與此同時,各國也將共同努力推動開採、加工、製造與回收流程多元化,減少對單一來源的依賴,尤其是中國。當前關鍵礦物市場受到非市場行為與不公平政策的威脅,嚴重衝擊各國取得關鍵資源的能力,該聲明草案展現出成員在中長期戰略上對中國稀土政策的高度戒備與因應決心。(更多精彩內容請免費下載《翻爆》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