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8王家瑜/台北報導

吃藥後站立1分鐘 避免食道潰瘍

image
藥師解釋,每種藥物在代謝速度不同,務必按照指示服用,否則體內藥物濃度不足,治療效果就打折了。(王家瑜攝)
(太陽星提供)

 藥袋上的一項項服藥提示總是讓人眼花撩亂,有些是一天兩次、有些是三餐飯後吃,藥師解釋,每種藥物在代謝速度不同,務必按照指示服用,否則體內藥物濃度不足,治療效果就打折了!建議吃藥時搭配「兩大口」白開水,並且起身站立1分鐘,幫助藥物完全進入胃部,避免引發食道潰瘍。

 藥師公會全聯會常務理事廖玲巧說明,每種藥品在體內的半衰期不同,如果半衰期短,血液中有效濃度很快下降,就需要6到8小時服用一次;隨著技術進步,越來越多慢性病藥物設計成1天吃一次,可平穩維持血中藥物濃度,維持藥效,有助於提高服藥遵從性,老人家較不容易忘記吃藥。

 過去普遍認為吃藥會「傷胃」,因此需要搭配服用胃藥服用。廖玲巧說,製藥技術進步之下,現在可以做到讓膠囊慢慢在體內崩解,對胃部刺激小,或是「腸溶衣錠」藥物抵達小腸才會溶解,因此不一定需要搭配吃胃藥。

 廖玲巧提醒,服藥時最好搭配白開水,建議至少喝兩大口,確保藥物能順利送達胃部;避免使用咖啡、茶或果汁配藥,因為這些飲品中的成分可能與藥物產生交互作用,影響吸收與藥效,建議服藥前後至少間隔半小時。

 另吃藥姿勢也有講究。廖玲巧說,建議先將頭微低,方便把藥物放入口中,接著喝水吞嚥時將頭稍微後仰,吞下藥物後最好能起身站立1分鐘,有助於藥物順利經由食道進入胃部。過去曾有患者因為藥物卡在食道,導致食道發炎甚至潰瘍,由於人每天都要進食,食物每次經過食道都會反覆刺激,疼痛感和治療難度都不低。(更多精彩內容請免費下載《翻爆》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