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4郭羽倫/綜合報導

全球貿易減少依美 亞洲成新亮點

因應貿易戰 各國尋找替代市場

image
當前全球87%的貿易都發生在美國之外。2024年,亞洲、拉丁美洲和中東地區的貿易增速均高於全球平均水準。圖為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杜拜帆船酒店。(新華社)

 大陸央視旗下新媒體公眾號「玉淵譚天」13日文章指出,美國近年持續推動貿易保護主義,並對外發動關稅戰,使得各國正積極尋求新的貿易夥伴與替代市場,以減緩來自美國政策的衝擊。儘管美國依然是全球重要貿易大國,但數據顯示,美國的貿易波動對全球貿易總量的影響正逐漸減弱。

 今年4月,中國、墨西哥、加拿大、德國對美國出口與前期相比分別下降13.6%、12.7%、17.5%、15.9%,美國進口則暴跌近20.0%。文章分析,按此前美國占全球進口13%比例計算,理論上應拖累全球貿易約2.6%,然而該期全球貿易總量僅小幅下降1.4%,這種偏差打破長期以來全球貿易與美國貿易波動高度相關的規律。

 文章指出,當前全球87%的貿易都發生在美國之外。2024年,亞洲、拉丁美洲和中東地區的貿易增速均高於全球平均水準。這些地區正在透過技術創新與戰略布局,重塑生產模式。

 其中,中東國家近年來正加速布局人工智慧、清潔能源等新興產業。研究數據指出,到2035年,這些投入將貢獻中東地區GDP預計增長量的20.9%。

 另外,文章提到美國近年推行的「近岸外包」策略,其對象集中在亞太地區的盟友國家和歐洲,體現出對地緣政治的優先考慮,但也因成本上升反而削弱其供應鏈效率。

 相較之下,中國、日本與韓國在貿易夥伴選擇上更為分散,涵蓋更多地區。以中國為例,除了美國、歐盟、東協、日韓等主要貿易對象外。拉丁美洲、中東等地區近年來在中國貿易夥伴排名中也大幅上升。2024年,中國與拉美貿易額增長至2015年的2倍多。

 另據英國《衛報》援引Macrobond和佳富龍洲的數據指出,今年5月,中國對美出口額雖減少約150億美元,但對其他與美國有貿易往來國家的出口增加了一半,對非洲國家出口也大幅增長。並與巴西、南非、澳洲和英國等國達成多項協議,深化經濟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