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2李念庭/台北報導

三伏貼揮發性溫熱 有助減緩過敏

image
傳統中醫療法「三伏貼」是將辛溫藥材,如白芥子、細辛、延胡索等製成藥餅,貼敷於特定穴位,調理體質。(李念庭攝)
(太陽星提供)

 台灣兒童過敏盛行率逐年攀升,中醫指出,許多小朋友小時候皮膚、腸道過敏,長大則面臨鼻過敏、氣喘,透過「三伏貼」治療,以預防醫學概念調理體質,能幫助減緩過敏症狀,尤其適合兒童、虛寒體質及銀髮族群。

 馬偕紀念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張絜閔指出,我國兒童鼻過敏盛行率約5成,氣喘2成、異位性皮膚炎1成,且逐年上升。兒童時期常有腸胃過敏、異位性皮膚炎、濕疹等症狀,成年後則會出現過敏性鼻炎、氣喘等呼吸道症狀。

 張絜閔說明,三伏貼是調理體質、強化免疫力的傳統中醫療法,以預防醫學概念,將辛溫藥材製成藥餅,貼敷於特定穴位,能調節免疫功能、降低嗜酸性白血球數量,尤其適合兒童、虛寒體質及銀髮族群,可降低氣喘、過敏性鼻炎就醫次數。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昆明中醫院區副院長邱榮鵬表示,台灣環境濕熱、空污嚴重,過敏性鼻炎發生率約5~20%,常見症狀如鼻塞、鼻腔腫脹、打噴嚏、流鼻水等,若未妥善治療,容易衍生過敏性氣喘、異位性皮膚炎、反覆感冒等。

 邱榮鵬指出,冬季潮濕寒冷,寒氣容易侵襲體表、阻礙肺臟機能,本身脾腎功能較弱,如食慾不佳、脹氣、排便不順者,更容易讓風寒滯留在體內,出現鼻塞、流鼻水、氣管緊縮等症狀。

 三伏貼利用夏天最熱的三伏天,將具揮發性的溫熱藥物,敷貼在人體背部可治療臟腑的俞穴表面,達到調理體質作用。研究指出,三伏貼治療一周、一年後,分別有45%、59%患者覺得治療有效,超過4成過敏症狀減輕。

 張絜閔提醒,三伏貼並非人人適合,孕婦、3歲以下孩童、嚴重心肺功能不足、短時間敷貼會大起泡者、發燒和咽喉發炎者、敷貼處有傷口者,不宜執行。敷貼後,應避免洗冷水澡、避免辛辣刺激飲食,注意皮膚反應,若有起泡或刺癢狀況應立即停止。(更多精彩內容請免費下載《翻爆》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