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鷹展翅 空軍雷虎小組迎新機
T-BE5A爬升力更好 重量比IDF輕 演出各種騰挪翻滾動作而不失速

空軍近期將在岡山空軍基地舉行雷虎傳承交接典禮,AT-3自強號教練機將功成身退,由國造T-BE5A勇鷹高教機接棒,雷虎小組又翻了新的一頁。
高雄岡山空軍官校附近居民,常能看到「勇鷹」高教機的精彩飛行,最近更能看到勇鷹釋放紅白藍彩色煙霧。這也意味「勇鷹」會在不久之後,接替AT-3教練機成為雷虎小組新一代表演飛機,勢必帶來全新不同的表演感受。
雷虎小組的成立,是一群赴美國受訓的年輕飛行員所提議的,他們在受訓期間,看到美國空軍雷鳥特技飛行小組的出色表演,當時雷鳥小組所使用的飛機是F-84G共和雷霆式,正是受訓飛行員所學習的機種,因此心裡油然升起一種「有為者亦若是」、「他們能,我們也可以」的豪氣。回台灣之後就向空軍總司令王叔銘上將提議,成立自己的表演隊,以提振軍民同胞的士氣。此意見得上將的支持,1953年12月,空軍台南基地第一聯隊成立特別飛行小組,受邀前往菲律賓馬尼拉「第7屆航空飛行週」擔綱演出,獲得在菲華僑的高度肯定,隔年1954年8月14日空軍節,正式命名為「中華民國空軍雷虎特技小組」。
第一代座機:F-84G噴射雷霆式
F-84G是中華民國空軍最早期的噴射戰鬥機,此款飛機雖然轉彎性能靈活,但是其直線翼設計,使得加速性能差,在空中的表現明顯不如蘇聯的MiG-15與MiG-17,在幾次台海空戰中,空軍有一些F-84遭到擊落、飛行員喪生,於是換裝更先進的F-86軍刀戰機勢在必行。
但即使如此,傑出的歐陽漪芬中尉,仍然在1956年7月21日於馬祖附近空域,獨自擊落2架、擊傷2架MiG-17戰機,創造以弱擊強、以少打多的紀錄,蔣中正總統為其頒授青天白日勳章與額外的獎金,此事件在當年極為轟動,也成為「大富翁」遊戲當中,命運抽牌有一項「英勇擊墜米格機!」的靈感來源。
第二代座機:F-86F軍刀式
F-84G的性能劣勢,使得它們在操作幾年後就漸漸退居二線,改由性能更好的F-86軍刀戰機擔任主要戰備。幾乎同時期,雷虎小組也改飛F-86。相比於F-84,採用後掠翼的F-86,有更好的爬升、加速性能,表演節目也就更精彩。
比如民國48年12月14日,雷虎小組受邀前往菲律賓航空週演出,以相當龐大的9機編隊演出,其招牌節目「炸彈開花」,就看到9架F-86各自向四面八方離開,引得滿堂彩,也使雷虎小組「一舞成名」。
第三代座機:F-5A自由鬥士
到了民國56年(1967年),隨著中華民國空軍引進 F-5A「自由鬥士」戰機,雷虎小組也順勢迎來轉型,正式從亞音速進入超音速戰機時代。F-5A由諾斯洛普公司所研發,具備優異的氣動外型,特別是主翼前緣的延伸翼(leading-edge root extension,也稱邊條翼)設計,使得F-5A的機鼻指向相當敏銳,被稱為「低空格鬥之王」。
值得說明的是,雖然F-5A能夠超音速,但是在飛行表演期間很少用到這種性能,原因也很簡單,畢竟飛行表演區域有限,而地面的觀眾視力也有極限,戰機稍為加速就離開表演場了,更何況超音速,因此飛行表演反而需要飛機的次音速性能,飛得慢一些,觀眾與攝影師比較容易捕捉到精彩畫面。
第四代座機:F-5E虎二式(中正號)
民國64年(1975年)10月30日,首架自行組裝的F-5E戰機推出航發中心水湳廠,這是中華民國航空產業的里程碑,剛好適逢蔣中正總統誕辰,命名為中正號。F-5E是F-5A的大幅度升級,雖然外型很類似,但是加裝了APQ-153雷達,以及改用推力更大的J85-GE-21引擎,使得F-5E的作戰性能更佳,也具備一定的視距外作戰能力。
雷虎小組也使用過F-5E,通常是台南基地的作戰中隊擔任雷虎小組也曾使用 F-5E,通常由台南基地的作戰中隊負責。不過,由於國際局勢不利(如退出聯合國),以及1978年美國與我國斷交後,國防壓力驟增,戰備成為優先任務,表演活動因此減少。
在那幾年,因防空戰備優先,雷虎小組一度無法編組,國慶與空軍節只能由T-CH-1中興號教練機代替,且多為單機表演,少見傳統編隊飛行,精彩度自然略遜一籌。
第五代座機:AT-3自強號噴射教練機
在國際情勢不利下,由航發中心研製的AT-3教練機於1980年7月17日出廠,命名為「自強號」,象徵自立自強、永不喪志。
AT-3採安全穩定設計,下單翼構型、寬輪距起落架與高升力機翼,非常適合初學者進入噴射機階段。其採雙發TFE-731渦輪扇發動機,不僅具備冗餘,更因燃油效率佳,可達約90分鐘滯空時間。
空軍官校共接收66架AT-3,自1988年起成為雷虎小組的第五代座機,也是國人最熟悉的一代。儘管表演機改為教練機,缺少過去的高速機動,但這與其他國家表演隊(如英國紅箭、法國巡邏兵、日本藍色衝擊波)多採教練機表演相符,安全性與親民度更高。
第六代座機:T-BE5A勇鷹噴射教練機
如今AT-3教練機已經服役逾40年,機體結構不可避免的出現老化,同時它也比較無法模擬現代戰機的多數功能,也就很有必要設計新一代的教練機。政府在十二年前曾經引進義大利李奧那多的M346,採取「洋機國造」的方式授權生產,不過在政黨輪替後,決定全面「國機國造」,以IDF戰機為基礎,簡化航電,加大起落架間距,加厚主翼增加油料,改用F124無後燃器發動機,這就是T-BE5A勇鷹噴射教練機。
關於勇鷹教練機的編號,T是指教練機,5A是設計順序,BE就是「勇鷹」(Brave Eagle)的英文縮寫,可以簡寫為T-5A,至於它目前還不確定有沒有對地攻擊(attack)性能,因此還無法冠以AT-5之名。
勇鷹高教機會帶來怎麼樣的表演?可以確定必然比AT-3更精彩。它的氣動外型與IDF幾乎一致,採用比F-5時代更好的翼身融合設計,也就具備更好的升力效果,同時機身內部僅有基輔航電設備,發動機也沒有後燃器,機身重量會比IDF更輕,使得它在輕量狀態時,推力重量比會超過1,能夠自由自在的各種騰挪翻滾而不失速。
許多民眾已看到勇鷹教練機正在進行5機飛行訓練,有可能會在今年的空軍節或是國慶日就會有正式的節慶演出,值得令國人期待。(更多精彩內容請免費下載《翻爆》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