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9江飛宇/綜合報導

著名空中表演隊

image
上下交疊的F-16。美國空軍的雷鳥小組有著極為精湛的飛行實力。(美國空軍)
圖為韓國空軍黑鷹特技飛行表演隊T-50教練機。(本報資料照片)

 世界各國空軍都有自己的飛行表演隊,透過經常性的地面展示與精彩的空中花式演出,達到宣揚軍威並拉近軍民感情的目的,其中最為國人熟知,非美國空軍的雷鳥小組及美國海軍的藍天使莫屬。

美國空軍雷鳥隊

 享譽盛名的美國空軍「雷鳥飛行表演隊」(Thunderbirds Squadron)成立於1953年,是最早的噴射機表演隊之一,多數時候是美國空軍飛行員自願加入組建而成,由12名軍官和超過120名學員組成,每年必須為大約一半的隊員進行替換訓練,以提供持續的經驗補充。

 在多數的時間,雷鳥隊操作的戰機都是現役美國空軍戰機,比如F-84G雷霆、F-84F雷擊、F-100超級軍刀、F-105雷長、F-4幽靈。比較特殊的時期發生在1970年代,由於石油危機出現,燃料價格飆漲,美國空軍也要學著節衣縮食,於是1974年起改用T-38噴射教練機,因為5架T-38的燃油消耗量才與一架F-4相當,這段時間可說是雷鳥隊比較暗淡的時期。

 直到1980年代石油危機結束,此時美國空軍又迎來了F-16這樣高度靈活的輕型戰機,雷鳥小組再次充滿活力。

 F-16可以說是專為雷鳥隊而生的戰機,大推力發動機與極佳的氣動外型,以及數位飛控系統,使得戰機飛行員可以隨心所欲的施展各種動作,表演也就更為大膽,比如被稱為「鑽石隊型」的超密集編隊,飛機之間的距離不超過半公尺,可謂是藝高膽大。

 雖然F-35戰機已陸續取代F-16的作戰地位,但是雷鳥隊並沒有更換座機的打算。

美國海軍藍天使隊

 習慣在窄小的航空母艦起降的美國海軍飛行員,往往比美國空軍飛行員表現得更狂傲,飛行表演也就更加精彩。成立於1946年的美國海軍藍天使特技飛行隊(Blue Angels Squadron),時間比雷鳥小組更早一些,同時,他們在1951年10月啟用時F9F「豹」式戰機,成為世界第一個操作噴射機的軍方表演隊。

 之後藍天使小組還曾經駕駛過F-11虎式、F-4J幽靈、A-4天鷹式、F/A-18大黃蜂,與現在的F/A-18E超級大黃蜂。

 也許是海軍戰機的性能,藍天使小組更擅長低空、次音速的飛行表演,這使得這些藍天使飛行員不必配戴氧氣面罩,甚至不穿抗荷服,只會戴頭盔與對講機,他們認為額外的面罩與抗荷服會妨礙他們的操作。

 這種特質也成為一種賣點,近十幾年來在網路影片興起後,藍天使表演隊會在自己的座艙裡安裝攝影機,紀錄自己飛行過程,受到強大重力時的面部表情。

 藍天使目前所使用的F/A-18E超級大黃蜂,是一種極為傑出的多用途戰機,受惠於寬闊的主翼前緣延伸翼的設計,低空的機動性能比F-16更勝一籌,這在主要是低空環境飛行表演,就成為極好的優勢。他們表演風格比雷鳥隊更大膽,同樣是「鑽石致敬」隊型,藍天使隊的飛機間距只有「十幾公分」,看得觀眾為他們捏把冷汗。

日本航空自衛隊「藍色衝擊」表演隊

 日本在二戰後迅速投入復興,到了1960年已有小成,此時國際情勢也有利於日本,於是航空自衛隊的「藍色衝擊」(Blue Impulse)表演隊,就在1960年成立了,是航空自衛隊親民形象的象徵。在1964年第一次東京奧運會開幕式中,藍色衝擊小組的6架F-86戰機飛過主場館,同步釋放五色煙霧,形成空中的奧運五環,成為當時日本人心目中相當美麗的一段歷史。

 有意思的是,F-86擔任藍色衝擊的表演機長達20年之久,直到1982年才由日本自製的三菱T-2教練機所取代,然而,T-2也在服役初期即遭遇墜機事故,提醒世人表演背後的風險與責任。自1996年起,藍色衝擊全面使用川崎T-4噴射教練機,機動性能雖不如T-2,但更適合低空、低速與高精度表演,加上維護簡便、運作穩定,使其成為至今表演的主力機種。

解放軍「八一」表演隊

 中國大陸也有自己的空中表演隊,是1962年成立的「八一飛行表演隊」,隊名取自對中共歷史相當重要的八月一日南昌行動。

 八一隊曾經使用殲-5(仿MiG-17)、殲6(仿MiG-19),不過此時大陸處在封閉狀態,外人難以窺知。直至1980年代大陸改革開放,與國際互動增加,外界才首次看到八一隊,當時操作的是殲7(仿MiG-21)戰機。

 真正的突破是在2009年,八一隊再次迎來換裝,操作成都飛機殲-10A戰機,這是一種高機動、大推力的第4代戰機,象徵了解放軍空軍現代化的快速進展,也使得八一隊成為全球少數使用第一線戰機表演的隊伍,與雷鳥、藍天使相若。

 八一隊的表演風格強調的是排場,喜歡搭配紅黃藍彩煙,營造出濃厚的視覺衝擊感,只是為了安全考量,八一的靈活度總是略顯不足。直到近年來,隨著八一隊開始換裝性能更佳的殲10C戰機,並且累積的飛行經驗增加,使得飛行員的操作更為大膽。殲10C採用了自製的渦扇10發動機,並且可能具備可偏轉的向量噴嘴,使得飛行動作可以更靈活,是歷代珠海國際航空展的「藍天名片」。

韓國空軍「黑鷹」表演隊

 根據官方資料,韓國空軍「黑鷹」飛行表演隊,於1967年草創,曾操作過F-5A戰機、A-37教練攻擊機,但是一直不受重視,甚至曾經兩度解散。直到進入21世紀後,韓國的航太工業快速崛起,由韓國宇航、美國洛馬公司合作研發的T-50金鷹式超音速教練機成為代表作品,其後由T-50修改FA-50輕型戰機,更是屢屢獲得國際搶單,這也令韓國開始重建自己的黑鷹飛行隊。

 2009年,新生的黑鷹隊,以全新的T-50金鷹教練機為座機,搭配黃色與黑色的顯眼塗裝,一舉成為東亞極受歡迎的航空表演隊。

 T-50採用1具奇異F404帶後燃器發動機,極速達到1.6馬赫,是國際上少數具備超音速性能的教練機,這也使得它可以更好的模擬現役戰機的多數性能,與F-16相似的氣動外型,也使得它的靈活度相當不錯。

 與台灣略有關係的是,我們隔一段時間都有機會看到黑鷹隊,這是因為他們是新加坡航空展的常客,而黑鷹隊前往新加坡的路途時,會選擇台灣做為中途休息與加油地點,許多航空迷早早得知情報,就會守在空軍基地附近,以捕捉難得的畫面。(更多精彩內容請免費下載《翻爆》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