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3鄭任南/綜合報導

總理涉貪下台 立陶宛內閣總辭

利益衝突纏身 在任僅7個多月

image
立陶宛總理帕魯克斯因涉及多起利益衝突案,於7月31日宣布請辭。(路透)

立陶宛總理帕魯克斯(Gintautas Paluckas)因涉及多起利益衝突案,要他下台的抗議聲浪與日俱增,於7月31日宣布請辭,在任時間僅7個多月,引發國內政治震盪。現任政府預計4日召開內閣會議,通過辭職決議後,內閣正式總辭,立陶宛總統瑙塞達(Gitanas Nauseda)也將啟動新總理提名程序。

 一旦辭職決議通過,現任總理將向總統提交辭職信。瑙塞達將簽署一項法令,接受政府辭呈,並指示政府暫時履行職責,直至新內閣任命。總統還必須任命一名臨時總理。新總理將由議會中最大派系、帕魯克斯所屬的社會民主黨提名,並將於6日的主席團會議上決定要提交給總統的建議人選。經總統提名、獲國會投票通過後,新總理將有15天時間籌組由總統組建和批准的內閣,並提出施政計畫,兩者經國會投票批准後,新政府即獲得授權。

 此次的內閣總辭讓總統將有機會重新調整內閣組成,也給了新的立陶宛執政聯盟重組的機會。因此,執政聯盟可能需要更換部分或全部部長。目前瑙塞達尚未表達是否希望看到現任內閣變動的立場。

 帕魯克斯去年出任總理後,領導的中間偏左聯合政府由社民黨、「為了立陶宛」和「尼穆納斯的黎明」三黨組成。更換總理時,三黨聯盟協議必須修改,因為該協議規定「各方承諾支持由總理帕魯克斯領導的聯合政府,並按照本協議和政府計畫行事」。

 帕魯克斯7月稍早被立陶宛媒體揭露,其擁有的創投事業在過去及現在有資金處理不當問題,他和其家族擁有的公司不當獲得歐盟資助,涉及利益衝突。同時媒體也挖出2012年,立陶宛最高法院判定帕魯克斯在擔任首都維爾紐斯官員時,策畫從購買老鼠藥中圖利,處兩年監禁,獲判緩刑,卻未能支付大部分罰款,引起排山倒海的抗議,最終導致請辭下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