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援專機差點不能降落馬其頓

一九九八年,我國的中美洲友邦受颶風米契肆虐,災情慘重,外交部在國內發起對邦交國的賑災活動。南部一位市民響應號召,捐贈五千美元到外交部。他打電話到外交部,但是電話卻轉來轉去,最後接電話的人以「外交部沒有收受此種捐款的帳戶」為由婉拒了。我在了解設立帳戶並非不可能時,立刻指示同仁在一日內辦妥捐款帳戶。
我在會議中直言:「凡事稍動腦筋,就能找到出路。」民眾熱心支持我們,我們卻不能順利接納,反而澆他們冷水,這樣好嗎?民間就算是送來一頭豬、一盒蛋糕,我們都要設法將它拍賣換成現金,援助友邦。就算民眾只捐一隻母雞,我們都要感謝他!
有回主祕楊進添學長告訴我「明道文教基金會」多年來在甘比亞等非洲國家從事人道援助工作,我深受感動,立即指示國際組織司有計畫的統合民間團體參與對外人道援助,並提出「全民外交」、「民本外交」及「愛心外交」等工作方向。讓民間慈善團體在政府的配合下,發揮更大力量。
一九九九年二月間,我國與馬其頓建交,未幾鄰國科索沃發生戰爭,難民紛紛湧入馬其頓。為了對新邦交國表達「人溺己溺」的誠意,外交部決定,與其捐輸物資,不如派遣醫療團馳援。
事實上,海外義診是民間組織「台灣路竹會」會長劉啟群醫師發想的點子。一九九五年成立的路竹會,每月定期號召醫護人員、志工在台灣偏遠山區的原住民部落義診。劉醫師本想在第一時間組團到馬其頓的難民營行醫,但因是首次海外義診且缺乏聯絡管道,洽詢外交部之後,雙方決議攜手合作,我當然樂觀其成。
四月中旬,就在外交部籌組義診團之際,我致電國防部唐飛部長請求他大力襄助,後來等於向軍方買了一個「野戰醫院」。我們籌組包括醫護人員、民間慈善公益團體代表等共計九十一人的「馬其頓境內難民救援團」,攜帶野戰醫院器材裝備、藥品、帳篷、毛毯、睡袋等計約十五噸重的物資,包租專機由次長李大維率隊前往馬國,「整軍」成行前後不到九十六小時。
然而專機正要起飛前,外交部竟接獲專機的馬其頓降落權被取消的通知。由於首都機場由北約管理,而北約當局認為我方專機的優先權不及北約各團軍機,因此臨時取消我專機的降落權。這時整裝待飛的成員面臨進退失據的困境,如果放棄不飛,所有人員物資齊備,箭已在弦上;若勉強飛,風險不小。這時我決定依照原訂計畫進行,讓專機先飛了再說,剩下的難題交給我負責。我還請人做了一幅寫有「Love from Taiwan」的紅色橫條,囑咐同仁在適當時機展示出來。
其間我連續打了十個小時國際電話,尋求各方協助,終於解決難題。專機在中東停留一晚後,得到飛往馬其頓的許可,順利安抵,並在馬其頓搭建野戰醫院,進行義診。
當時聯合國、以色列等組織與國家的醫院都派人進駐,他們每天開溝通協調會,因我國在外交上被孤立,一開始並不歡迎我們團隊加入。但我們的醫療隊人才設備齊全,連牙科、婦產科都包含在內,可以處理各種疑難雜症,到後來,他們還是非常歡迎我方代表出席。
此為我國政府首次派遣醫療團赴國外從事義診服務,美國CNN新聞網曾多次報導,亦有媒體形容我國為「愛心輸出國家」。這一次的「醫療外交」,在各界人士的努力下,為台灣掙得一張漂亮的成績單。連日本外長赴難民營探視的時候,都被誤認是台灣的外長。這使得捐款超過我國數倍的日本外務省官員,到處打聽中華民國的外交部到底是如何辦到的?
愛心和善意是流動的,當我們不求回報、對他人付出之時,最後受益的可能是我們自己。
(二之二:摘自天下文化《我是胡志強,今天來報到》)更多精彩內容請免費下載《翻爆》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