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和中華民國斷交 人心浮動
《和光同塵》一位外交官的省思

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十五日,美東時間晚上九點,台北時間十六日早上十點,美國總統卡特宣布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外交關係,與台灣僅維持經濟、文化及其他非官方關係。這對所有台灣人民而言,是刻骨銘心、悲痛激憤的一刻。自一九五四年起的《中美共同防禦條約》則依第十條,於一年後終止,駐台美軍將在四個月內撤離。
其實,美中兩國尋求邦交「正常化」,正式建立外交關係,是遲早都要發生的事,卡特的宣布並非全然意外,從一九七一年時任國家安全顧問季辛吉密訪北京,隔年美國總統尼克森訪中,並發表《上海公報》的連串發展皆可預見。即便如此,中華民國政府、民眾皆希望此事能拖就拖,然而卡特總統宣布的內容、條件,可說是完全接受中方三條件,即終止與中華民國官方外交關係、廢除《中美共同防禦條約》、撤出所有美國在台軍事人員和裝備。蔣經國總統、全國民眾、海外僑民,皆同感悲憤、意外,同憂未來。
聽聞斷交消息後即刻趕回家,當夜,電話響不停,美國各地同學、台灣親友都在討論台灣的前途會怎樣?我們能做些什麼救國?一些大華府地區能聯絡上的朋友,也開始討論有哪些因應做法。
第二天早上,獨自駕車到華府,緩緩駛近白宮時,發現和我大學同屆、畢業於法律系,於喬治華盛頓大學攻讀法學博士的張大同正舉牌抗議。我加入他的行列,紅著眼對白宮怒吼,希望卡特總統能聽到,知曉美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並不如他所講的是「舉國歡欣」,仍有不同意見,隨後,人愈聚愈多。
如今回想,當時真是熱血衝動,但一切皆是如水就下,自然發生。我們在白宮外持續舉牌抗議數週,不知有多少台灣留學生、僑民志願參加,人潮不斷。
十二月三十一日,美國與中華民國斷交前的下午,使館員眷、僑胞、同學們皆來到雙橡園,眾人齊聚參加降旗典禮,我也佇立其中,一同聆聽當時赴華府談判的楊西崑特使仿效麥克阿瑟將軍名言,語氣悲壯說道:「我們會再回來。」(We shall return.)
午夜十二時一過,因美國和中華民國不再有邦交,美國負責使館安全的警察巡邏車也撤離。在那個謠言傳聞沸騰、人心浮動的時期,聽聞將有親共人士午夜後攻陷雙橡園造就既成事實,我們七位留學生便手持棍棒、和著大衣,在冬夜沒有暖氣的大門玄關內過了一夜,幸而當晚無事平安。事後回想,是有些傻,但當時氛圍混亂,大家憑著一股愛國心,就這麼撩落去了。
誰能想到,二十五年後,我竟經常在此做主人宴請賓客。(三之一:摘自聯經《和光同塵》)更多精彩內容請免費下載《翻爆》APP